“世家狂悖如此,将陛下仁慈、太子宽仁视为软弱,此等行径株连九族亦不为过。”</P>
“皇后娘娘随陛下定鼎开国,于我朝开创有不世之功。娘娘更是怀柔待人,与诸将更是有恩。”</P>
“本公是不知娘娘昨日病重乃世家下毒。”</P>
“若不然!本公搭上性命也要砍了那些世家杂碎!”</P>
“不错!”当看到魏争明还想开口,宋国公冯胜也跟着出声。</P>
他们这些国公武将不是不知道这些个文臣多次想要踩他们一脚。</P>
可看在老朱、朱标的面子上,他们武将便不想同这些个文臣计较。</P>
可若是魏争明等人以为,他们武将软弱可欺。</P>
以为他们武将众人都是些头脑简单,不通朝政的蠢蛋,那就大错特错了!</P>
“莫说是永昌侯,倘若本公得知皇后病重乃世家下毒,本公定将那些世家大卸八块,将他们脑袋挂在城头,以儆效尤!”</P>
“宋国公!卫国公!”魏争明看向邓愈、冯胜,正色问道:“国有国法,安能因一己私愤,贸然屠府?”</P>
“笑话!”冯胜丝毫不退,冲着魏争明不屑说道:“皇后娘娘乃我大明国母,先前乱世更是于诸将有功。”</P>
“敢问魏大人,敢问诸位大人,若有奸人毒害尔等生母,尔等也能压制心头血性,不想手刃仇敌?”</P>
“这.....”</P>
冯胜到底不同于蓝玉等侯爵武人。</P>
此话一出,在场文臣更是无言以对。</P>
虽说大明以法立国,可同时却又极重孝道。</P>
倘若他们还敢说什么以国法绳之,这话虽没有不妥,可他们在士林中的名声却也会一落千丈。</P>
“宋国公这话实乃诡辩!”</P>
“难道一己之愤便能凌驾国法?”</P>
听到魏争明当真是豁出去了,宁可背上软弱不孝之名也要坐实蓝玉等人罪过。</P>
徐达面容和煦,冲最前方的朱樉、朱棡微微拱手道:</P>
“两位殿下,微臣有话要说!”</P>
“魏国公请讲。”</P>
“多谢两位殿下。”</P>
当看到徐达也加入进来,魏争明等文臣一阵紧张。</P>
且不说徐达乃如今大明军阵第一人,单说其与天家的情意,满朝文武,整个大明,除汤和外便无人能及。</P>
徐达的话,无论是在老朱、朱标跟前,亦或是在朝堂之上,都有极重的分量。</P>
更重要的是。</P>
徐达先前曾为中书丞相,虽是武将却也深谙朝堂之道。</P>
有他出面,魏争明等人自己都觉得他们这群人此次断没有胜算。</P>
“方才魏大人所言,本公尽听。”</P>
“可听来听去,却无外乎尽为诛心之言。”</P>
“魏....魏国公何出此言啊.....”</P>
“魏大人,无人说私愤可凌驾国法,更无人说永昌侯等将帅不该斥责。”</P>
“可魏大人何故一而再再而三的拿着国法逼迫两位殿下严惩永昌侯等人?”</P>
“这.....下官绝无逼迫之意啊!”魏争明忙看向朱樉、朱棡解释,“下官也只是不愿律法蒙尘。”</P>
“魏大人,永昌侯等人行径猖狂自当严惩。”</P>
“两位殿下少年英才,况且还有陛下、太子殿下决断,自是不需魏大人夸大永昌侯等人的罪迹。”</P>
“微臣没有夸大....”</P>
徐达闻言也不急着争辩,反而看向蓝玉问道:</P>
“永昌侯,昨日斩首之人可都是世家逆贼?”</P>
“正是。”</P>
“世家府上下人,诸将又是如何处置的?”</P>
“世家府上下人、奴仆皆为苦命之人,尚且并非元凶,何止屠戮?”</P>
“末将命其出府,各自谋生。”</P>
待蓝玉说完,徐达看向魏争明道:“魏大人可听清了,昨夜诸将斩杀之人均为世家奸佞。”</P>
“为何大人方才说,世家阖府上下尽皆被戮,无人生还?”</P>
“这.....”</P>
“大人此举是为了诛心,还是说大人意在加重诸将罪行。”</P>
“亦或是大人以为两位殿下不知国法,亦或是以为陛下、太子不能明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