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涛深吸口气,郑重回道:</P>
“臣既已拜宋国公为义父,自当谨记冯家恩情。”</P>
“臣既受大明伯爵之位,自当为大明竭力效死。”</P>
“小王恳求陛下,恳求太子殿下为吕宋数十万生民计,将吕宋并入大明。”</P>
“自此以后,吕宋百姓与大明百姓无异!”</P>
“准!”</P>
老朱语调低沉,缓声开口。</P>
郑海涛恭敬再拜后,便也随冯无用离开了酒宴。</P>
看着他表情落寞,眸光黯淡之中甚至还夹杂着些许恨意。</P>
朱标又何尝不知道,留下郑海涛无异于养虎为患。</P>
只不过!</P>
朱标不在乎!</P>
从古至今,但凡民族之间的融合都必然伴随着点点血腥和仇恨。</P>
若大明连郑海涛的仇恨都接不下,那就不用谈什么天下一心,百川汇明的空前盛世了。</P>
况且大明将士又不是畜生,不可能办出屠杀平民这样的畜生之举。</P>
将吕宋并入大明国土,也是真心要将其作为行省,善待其民。</P>
毕竟大明疆域辽阔,土地有的是。</P>
剪除吕宋,也不过是为后世作保证罢了。</P>
只不过听到郑海涛这话。</P>
王禑、李成桂、李政道等诸国使臣却无不面露惊诧。</P>
他们没想到,大明竟能如此迅速解决一邦之国。</P>
哪怕此时还没有吴良、吴祯占据吕宋全境的捷报,可在场所有人,包括他们这些外邦使臣却没有一人怀疑。</P>
在大明这台巨大的战争机器面前,没人相信区区一个吕宋真能抗的住压力。</P>
吕宋全境并入大明,也不过只是时间问题。</P>
而让他们这些外邦使臣最为震撼的,还是大明弹指之间便解决了接纳吕宋土地的合法性以及合理性。</P>
由吕宋三王子郑海涛率先提出并入大明,他们这些外邦使臣谁又能说大明居心叵测,其根本目的便是为了侵占吕宋?</P>
而且将吕宋三王子封为大明伯爵,如此也安抚了吕宋贵族。</P>
让郑海涛留在大明,更是让吕宋所有百姓都得安心。</P>
只要吕宋王室尽数死在这次战争中......</P>
吕宋的王室必将死于吕宋叛军手中。</P>
如此一来,吕宋王室便只剩下郑海涛一人。</P>
而郑海涛的意思,便能代表吕宋的意思!</P>
想到这里,不少使臣相互对视,眼中也多了几分对大明的敬畏。</P>
任谁也要说此法高明。</P>
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P>
毕竟从军事上攻占一国,实力强盛即可。</P>
可要想从人心上收拢外邦,简直难如登天。</P>
雄军尚武如秦皇一般又能如何?</P>
剪灭七国的浩浩大秦,待秦皇死后不也遭到了楚国项氏等遗老的反噬?</P>
而大明!</P>
吕宋全境未收,便已经收拢了吕宋民心。</P>
似这般军力强盛又擅弄仁政的强国,又怎能不让他们诸国忌惮。</P>
“恭喜上国,贺喜上国!”</P>
就在众人心中暗暗盘算,究竟该以何法才能抵御大明之时。</P>
却见安南使臣李政道举着酒杯,快步走到宴席中心。</P>
“未曾想大明将士皆为九天神兵,区区几日便已克定吕宋贼兵。”</P>
“如此强盛之朝,外臣心中感佩!”</P>
“上国施以仁政,接纳吕宋三王子。有此等仁义之邦为邻,我安南与有荣焉!”</P>
李政道高举酒杯一饮而尽。</P>
而听着他那冠冕堂皇的吹捧,无论老朱亦或是朱标都是闭口不语。</P>
这家伙显然是没憋什么好屁。</P>
他不说正事,朱标绝对不会开口。</P>
也是见朱标压根不理会自己,李政道虽觉有些难堪,但还是恭敬继续开口道:</P>
“我朝相助上国粮饷,本意便是为解上国东南之忧。”</P>
“今上国东南之忧已解,那粮饷之事......”</P>
“照例要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