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为公无私(2 / 2)

“可治世愈久,少有战事,文臣便会一步步崛起,威势、权力彻底盖过武将。”</P>

“况且眼下大明兴国战,平四夷,太子更是御驾亲征。”</P>

“此战过后,大明边境定会迎来至少数十年的太平,如此一来,武将威势只会越来越弱。”</P>

“咱们倒是还好,文臣再怎么狂妄,也不敢骑在咱们头上拉屎。”</P>

“可承袭你我爵位的后辈呢?”</P>

听到汤和这话。</P>

冯胜、李文忠心头俱颤,身体也不由为之一怔。</P>

要不怎么说汤和是淮西武将的定海神针呢。</P>

即便汤和的战功、爵位不如徐达、常遇春。</P>

甚至比之李文忠、冯胜、邓愈都不如。</P>

可丝毫不影响汤和在淮西武将心中,那老大哥的形象。</P>

这不仅仅是因为汤和与老朱交情极厚,更因为汤和是真的在为淮西这帮弟兄考虑。</P>

“汤帅是说,工科臣子可能会成为除文臣、武将外,第三个势力派别。”</P>

“所以汤帅您让将士们交出九成家产,是为了给工科士子,给将来的工科朝臣示好。”</P>

“好保住治世之下,武将在朝堂中的地位?”</P>

“也保住咱们后辈的富贵?”</P>

“不只是示好。”</P>

“若是可能,让一些武将,让些后辈进入凤阳三司,成为工科臣子,这才是最好的选择。”</P>

闻言至此。</P>

冯胜、李文忠心头微微一颤,看向汤和的眼中更多了几分敬意。</P>

他们两人是不傻,可也没汤和想的这般长远。</P>

只不过。</P>

为武将造势,保后辈荣宠,这和汤和不问政务的性子多有不妥啊。</P>

也是注意到冯胜、李文忠诧异的目光。</P>

汤和轻叹一声,似自语般,低声轻诉。</P>

“我这一辈子,从来没为自己求过富贵,也为自家后辈谋过福祉。”</P>

“即便此举有些得罪重八兄弟。”</P>

“可护住武将子嗣,估计也是陛下、太子的意思吧。”</P>

语罢,汤和背负双手,缓步朝门外走去。</P>

等离开蓝玉府邸,汤和脚步微顿, 不由看了眼皇宫的方向。</P>

‘老大,汤伯这次应该没有给你帮倒忙吧!’</P>

方才李文忠说的没错。</P>

让武将交出九成家产,是为了拉拢工科,是想保住武将后辈的荣华富贵。</P>

可汤和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担心治世之下,大明朝堂文武势力失衡。</P>

国朝安定,治世愈久,文臣势必作大。</P>

恐怕老朱和朱标,也不愿看到如此情形。</P>

他所做的一切,说是为了这些武将的后辈考虑,倒不如说是为了保持今后朝臣文武的平衡。</P>

汤和扪心自问,自己所做的一切也没有半点私心!</P>

.......</P>

初秋的清晨总伴随着阵阵凉意。</P>

一路赶到皇宫,朝臣的发纶(guan)上也沾染了不少雾水。</P>

昨日宴会的诸多议题,自是让众人有很多话想在朝会之前讨论。</P>

可此时奉天门前跪着的徐铭,却更加引人注意。</P>

“那徐铭......”</P>

“陛下仁慈,太子宽仁,纵然徐铭昨日失礼,可陛下和太子都未说过处罚。”</P>

“想来是那徐铭自觉惭愧,这才跪门请罪!”</P>

“应是如此,刘和公公在其身旁,想来是陛下命徐铭回去,可他执意要跪着请罪。”</P>

倒不是百官对老朱、朱标的仁慈,有所误解。</P>

只是昨日宴会上,徐铭的确是失礼莽撞。</P>

哪怕是文臣也觉得这徐铭确实太狂悖了些。</P>

他所奏请的废除工科,被冯胜、李文忠提及的火器之重,狠狠驳斥。</P>

朱标重视工科的态度,也很明显。</P>

可即便如此,朱标也没有下令对其严惩。</P>

如此看来,此时徐铭跪在奉天门前,断然不是老朱、朱标下令严惩。</P>

定是他自己自觉惭愧,这才下跪请罪。</P>

毕竟对于这些迂腐文人来说,自赎其过的戏码,也是常见。</P>

“百官觐见~”</P>

刘和还站在徐铭身旁。</P>

此时由朱标的随身太监刘保儿,担任奉天殿执礼太监。</P>

“臣汤和,有奏!”</P>

百官刚刚站定,甚至都未等老朱开口,汤和便当即出班说道:</P>

“启禀陛下,臣汤和,有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