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当兴国战(2 / 2)

“这.....”</P>

宋濂顿感语塞,一时竟不知该如何反驳。</P>

可汤和却没有继续看他。</P>

反而转向周围文臣,怒声斥问道:</P>

“洪武二年,徐达、遇春攻克北平,高丽国王当即遣使称臣。”</P>

“甚至对欺辱汉家百姓的北元,陛下也曾言说华夷一家。”</P>

“可上个月!”</P>

“胡惟庸一封书信,北元大举兴兵,高丽悖逆臣子之国的本分,派兵增援!”</P>

“敢问诸位大人。”</P>

“可是陛下对四方蛮夷怀柔不足?”</P>

“可是我朝不兴文教,百姓无法富足?”</P>

此话落罢。</P>

朱标不由的为汤和竖起根大拇指来。</P>

虽是武将,可汤和一字一句,掷地有声,有理有据,任谁也无从反驳。</P>

“可是中山侯....”</P>

宋濂沉吟片刻,还是开口说道:</P>

“高丽一朝,乃未经教化之蛮夷。”</P>

“首鼠两端,也是本性使然。”</P>

“我大明当有大国雅量,徐徐教化.....”</P>

“那便等我明军将士攻占高丽王城后,宋学士再行教化吧。”</P>

不等宋濂说完,汤和直接玩味打断。</P>

“等陛下设立高丽行省,届时宋学士想怎么教化,便怎么教化!”</P>

“可....”</P>

见宋濂又打算说什么穷兵黩武,苦耗民资的话。</P>

朱标轻咳一声,朗声说道:</P>

“中山侯所言极是!”</P>

“我大明自有大国雅量,也当教化四夷。”</P>

“可也要等到平定四方后,再缓缓教化!”</P>

从老朱手中接过圣旨,朱标高声念道:</P>

“四夷不知感激,蠢蠢而动。”</P>

“传朕旨意。”</P>

“各州府开设征兵口,各地 府衙囤积粮草。”</P>

“我大明,兴国战,平四夷!”</P>

国战二字一出。</P>

下方群臣都不由微微一愣。</P>

下一秒,所有武将眼中满是热烈,恨不得当即冲到战场上去。</P>

而那些文臣,则愈发急促了起来。</P>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这道圣旨绝对是朱标草拟的。</P>

毕竟以老朱的性子,绝对不会想到整全国之力,大兴国战。</P>

所谓国战。</P>

便是整全国之力,一举兴兵。</P>

纵观史书,能被称之为国战的战役,寥寥无几。</P>

先秦长平一战,白起坑杀赵人四十万,自此以后,再无人能与秦国争雄。</P>

三国赤壁一战,曹操落败,一统难成,三分天下。</P>

还有原本历史上,于谦的北平保卫战,也称得上是国战。</P>

可如今。</P>

大明并未到生死存亡之际,朱标却扬言要兴国战。</P>

这当真让宋濂等人甚是不解。</P>

就好像斗地主对家出了一张三,你偏要用王炸来顶。</P>

“殿下....”</P>

“父皇,儿臣请命,筹集粮草,准备军需,由儿臣负责。”</P>

“将来儿臣也愿为我大明一卒,为国战效力!”</P>

“太子志高,一应照准!”</P>

“儿臣多谢父皇!”</P>

没有理会还准备开口劝谏的宋濂。</P>

朱标看向詹同,继续说道:</P>

“詹大人,令公子詹徽素有才名,整备粮草之事,孤有意交他处置。”</P>

“擢,封詹同之子詹徽,为前军筹粮百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