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死在朱标手上,不亏。</P>
能让朱标搜肠刮肚,为他想出来个死法,一般人还真没这个资格。</P>
他胡惟庸来人间这一遭,也算值了!</P>
可等胡惟庸刚走。</P>
朱标面色陡然一沉,随即看向身旁蓝玉,正色问道:</P>
“方才胡惟庸所言,你觉得有几分可信?”</P>
“殿下是说,世家大族?”</P>
蓝玉微微沉吟后,摇头说道:</P>
“末将倒以为不太可信。”</P>
“经历元朝苛政,经历元末动乱。”</P>
“纵然有世家侥幸保存下来,恐怕也不成气候。”</P>
“那你可知,临近苏州的海上,依旧还有张士诚的残部。”</P>
“嗯.....”</P>
“末将知道!”</P>
蓝玉顿了一下,认真回道:</P>
“海上兵匪虽假借倭寇之名,可事实上,有将近七成都是张士诚的残部。”</P>
“殿下,这和世家大族有什么关系吗?”</P>
“孤也不太清楚。”</P>
“只是孤有些奇怪。”</P>
朱标眸光一凛,继续说道:</P>
“当年张士诚所占领的江南等地,直到如今,一些士绅富商都还心念旧主。”</P>
“可从洪武二年到现在,陛下已经下令禁海多年,海上兵匪无法劫掠沿海百姓,他们该如何生存?”</P>
“食物还好,他们可以捕鱼为生,可是淡水呢?”</P>
“随便找个小岛,可不一定有用不完的淡水!”</P>
“而且这些年的沿海奏报上。”</P>
“海上兵匪的威势非但没有半点削减,反而还愈发猖狂了几分。”</P>
蓝玉沉吟数秒,随即眼中杀意尽显,冷声说道:</P>
“殿下是说,江南那些士绅富商,暗中资助张士诚残部?”</P>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P>
“倘若真是如此,那中原又有多少世家像胡惟庸说的那样。”</P>
“将家产换成金银,封存于地下,平日里却过着和常人一样的简朴生活?”</P>
“只等皇位上换成一个稍显羸弱的帝王,他们好再次冒头!”</P>
尽管朱标有这个疑虑,可现在却也不好大张旗鼓,收拾世家。</P>
毕竟现在这些世家无错。</P>
而且这两天处置胡逆一案,肃清朝堂,也已经是杀的人头滚滚了。</P>
若再兴大案,免不了会动摇民心。</P>
“暂且试探一下,看看究竟是不是真如胡惟庸所说。”</P>
“蓝玉!”</P>
“将姚广孝召来!”</P>
见朱标表情严肃,蓝玉不敢耽搁。</P>
亲自动身寻姚广孝过来。</P>
半炷香的功夫。</P>
姚广孝快步跑了过来。</P>
“殿下有何吩咐。”</P>
“《洪武纪册》今日售出多少,售价多少?”</P>
“三个书局,今日共售出三百本,每本售价二十文。”</P>
“明日将《洪武纪册》第二卷拿出二百本,依旧按二十文的价格售卖。”</P>
“另外一百本,封面用丝绸包裹,烙上烫金大字,对外宣称乃是‘典藏版’。”</P>
“每本售价......”</P>
“定在二百两。”</P>
“二百两?”</P>
姚广孝以为自己听错了,不由望向一旁的蓝玉。</P>
二百两银子,几乎是普通百姓家一辈子都挣不出来的钱了。</P>
不说粮饷赏赐,单是银子的话。</P>
四品官一月的银子收入也只有二十两。</P>
谁吃饱了撑了,会用二百两买一本书来看!</P>
就在姚广孝准备出言劝阻之时。</P>
只听朱标继续说道:</P>
“还有!”</P>
“对明日前来买纪册的人说。”</P>
“这一百本典藏纪册中,其中一本有陛下的亲笔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