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一众士子的目光虽都聚焦了过来。</P>
却也无人站在道德制高点,痛斥朱标以强权欺民。</P>
也是听到动静,一名中年径直走了出来。</P>
“公子息怒,老爷息怒,我家小二不懂礼数,冲撞了两位。”</P>
“只不过今日我家茶楼中,都是学子在讲究学问。”</P>
“二位若没有圣人纪册,就算进来喝茶,也终究有些寡淡。”</P>
“不如二位就请吧.....”</P>
这店老板倒是会说话。</P>
虽也是夹枪带棒,讽刺自己和蓝玉都是不通文化的莽撞之人。</P>
可这一字一句,还真挑不出半点错处。</P>
“圣人纪册,应当是书局今日发售的《洪武纪册》吧。”</P>
“本公子手上虽无圣人纪册,可今日也是亲到国子监,聆听了圣人教诲。”</P>
朱标话音落下。</P>
不只先前的店小二,此时正在高谈阔论的学子也纷纷凑了上来。</P>
那艳羡的目光,就好像朱标拿出了什么稀释珍宝一般。</P>
好像能到国子监聆听老朱讲学,是值得炫耀.....</P>
甚至是值得光宗耀祖的事情一般。</P>
“敢问公子可是国子监的在册学子?”</P>
见一名清瘦学子拱手发问,朱标也起了玩心。</P>
拱手回礼后,沉声说道:</P>
“并非天子门生,只是家父在朝中有些地位,故而带我同往。”</P>
“可惜在下无官无职,又并非天子门生。”</P>
“只得在一侧偏房中,遥遥聆听圣人教诲。”</P>
“那也算是平生一大幸事了!”</P>
那名士子似受到了什么鼓舞一般,高声喊道。</P>
“在下黄诫,未能有幸亲到国子监聆听圣人教诲。”</P>
“只不过今日售卖的圣人纪册首卷,在下已然是倒背如流。”</P>
“不知在下可否有幸,请公子畅谈一二?”</P>
“当然。”</P>
见朱标点头答应。</P>
那黄诫似瞬间换了个人般。</P>
一手背负,另一只手至于胸前,微微沉吟后,朗声说道:</P>
“圣君所言,为官,为民。”(一个二声,一个四声。)</P>
“此乃圣心昭昭之佳句。”</P>
“若不为民,忝居官列。”</P>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若明日恩科得中,我等当思为民之策。”</P>
“我等只要位居官列,当时刻牢记为民二字。”</P>
“穷其一生,也要践行圣君之言。”</P>
见那黄诫但凡提及老朱,便以圣君二字代替。</P>
甚至还双手抱拳,高高一举。</P>
朱标见状,多少还是有些尴尬的。</P>
而且那黄诫刚一说完,周围士子纷纷拍手叫好,俨然一副狂热的模样。</P>
见此情形。</P>
朱标微微沉吟后,正色说道:</P>
“当官为民,乃是本心,乃是基础。”</P>
“如今我朝百姓渴望富足盛世,国朝需要四海无虞。”</P>
“为官者,自然要以护民为念,可也要思振兴之志。”</P>
朱标不觉得自己说的有错。</P>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P>
自己刚一说完,周围众人那狂热情绪瞬间凝固了下来。</P>
此时一个个竟有些敌意的看向自己。</P>
特别是那黄诫。</P>
似乎是自己方才那番话触碰到了他的底线一般。</P>
此时竟有些愤恨的盯着自己。</P>
“文当思政,武当思战,乃国朝兴盛之本。”</P>
“此话有错?”</P>
“当然有错!”</P>
朱标刚一说完,黄诫怒声咆哮,全无方才半点文人气质。</P>
“圣君只言为官为民,我大明官员自然穷其一生,践行此道。”</P>
“你安敢非议圣君之言。”</P>
“嗯......”</P>
朱标低声沉吟。</P>
这黄诫,还有周围这些士子。</P>
就好像老朱的狂热粉丝一般,哪怕自己说得对,他们也听不进去。</P>
个人崇拜可要不得啊。</P>
“黄公子,文当思政,想来陛下也是如此想的。”</P>
“呵~”黄诫冷笑一声,将手中《洪武纪册》视若珍宝般举过头顶。</P>
随即看向朱标,语气轻蔑道:</P>
“我早已将圣人纪册倒背如流。”</P>
“难不成你能比我更了解此书?”</P>
“难不成,你能比我更清楚陛下的圣心昭昭!”</P>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