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朝会。</P>
秦王朱樉又下令斩杀了十名官员。</P>
可众人的注意力却不在此。</P>
朝会刚一散去。</P>
一应臣子不论文武,都急匆匆朝国子监赶去。</P>
“宋学士,您也要去国子监听陛下讲学?”</P>
“那是自然,圣人(这里指皇帝)讲学,此番盛景,历朝历代何曾有过?”</P>
宋濂似是得意于亲见旷古烁今的盛景一般,表情自豪,朗声笑道。</P>
而看到他原地驻足,甚至还跟其他朝臣攀谈了起来。</P>
高启黑着个脸,扯着他往前走的同时,极其不耐烦道:</P>
“赶紧走!”</P>
“去晚了就没有好位置了!”</P>
被高启这么一说。</P>
其他朝臣也顾不上什么官身威仪,撩起袍子便匆匆朝国子监赶去。</P>
另一边。</P>
国子监后房。</P>
此时的老朱捧着书册,似乎高考前夜的学子一般,还在临阵磨枪。</P>
只不过朱标清楚。</P>
似老朱这样的人,此时定然不是心虚,更不像是紧张。</P>
妄言臆测一番。</P>
此时老朱当时心中激动,也全因老朱对此次讲学的重视。</P>
半刻钟后。</P>
见时辰已到,朱标轻声开口道:</P>
“爹,时辰到了。”</P>
“嗯......”</P>
“好!”</P>
老朱应了一声,大踏步便朝门外走去。</P>
纵然心里依旧有些嘀咕。</P>
可对这位洪武皇帝来说,临阵退缩的念头,却从未有过。</P>
此时的国子监院中,早就乌央乌央站满了人。</P>
其中不仅有国子监的学子。</P>
更有不少没有在册,但衣着长衫的读书人站在门外。</P>
自然。</P>
宋濂、高启、方克勤这些学问大家也都尽数在场。</P>
詹同、开济一应文臣,也都站在其中。</P>
甚至就连汤和、冯胜这些个军中老将,也跟着赶过来凑热闹。</P>
而一侧的房间内。</P>
马皇后及朱樉、朱棡、朱棣等几名皇子也都静静等着老朱开始讲学。</P>
见此情形。</P>
老朱默默咽了下口水。</P>
不知怎的,竟鬼使神差的将目光看向身旁朱标。</P>
也是看到朱标冲自己点头。</P>
老朱心中似安定不少,步履铿锵,踏步便朝台上走去。</P>
“臣等拜见陛下......”</P>
“学生拜见陛下......”</P>
“草民拜见陛下......”</P>
现场太过拥挤,不少人甚至连下跪的地方都是没有。</P>
老朱见状,朗声开口道:</P>
“都起来吧!”</P>
“说句托大的话,今日咱来国子监讲学,便是大家的师友,不必行朝礼。”</P>
“谢陛下~”</P>
等众人站定,老朱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P>
“若说及学问,宋濂、高启,刘伯温、李善长他们,比咱更好。”</P>
“甚至就连在场的学子中,也有不少人能对经典学说倒背如流。”</P>
“所以今天咱不讲学问。”</P>
“咱今天讲一讲,可保官运亨通的秘籍宝典。”</P>
此话一出。</P>
原本安静的众人,纷纷私语了起来。</P>
一个个瞪大眼睛,竖起耳朵。</P>
生怕错过老朱说过的每一个字。</P>
就连本来只是凑个热闹的汤和、冯胜等人,此时也不由瞪大了眼睛。</P>
“想在我朝官运亨通,只有一个宝典秘籍,那便是务实为民!”</P>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P>
“身为我大明官员,若不为百姓谋福,岂不是忝列其位?”</P>
“咱当年为何推翻暴元统治?”</P>
“还不是被贪官恶吏欺压,活不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