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理应成为我大明肱股之臣,然......”</P>
朱标似不忍心般,微微一顿。</P>
随即看向众人,温声劝诫道:</P>
“尔等应当自持,不可毁自己一生清誉,不可连累族人尽丧。”</P>
“更不可,坏法乱国,欺压百姓。”</P>
“臣等谨记!”</P>
“臣等谨记~”</P>
闻言,朱标旋即转身。</P>
可也是此时。</P>
官员队伍的后方,一名五品小官,高声说道:</P>
“启禀太子殿下!”</P>
“臣弹劾中书省左司郎中,曾勾结胡惟庸。”</P>
此话一出。</P>
却好似巨石砸向静湖一般,激荡起惊天波澜。</P>
话音刚落。</P>
在场官员陆续出班说道:</P>
“臣弹劾参议府参议,勾结胡惟庸。”</P>
“臣弹劾......”</P>
一时间。</P>
原本肃穆庄严的大朝会,弹劾声不断,嘈杂一片。</P>
如此情形,朱标却也一点都不意外。</P>
如今谭平等十三人被当众斩首,胡惟庸也难逃死罪。</P>
这些个官员,或是为了借机扬名,或是为了与胡惟庸撇清关系。</P>
所以相互弹劾,也是理所应当。</P>
可正是这种落井下石,事后诸葛亮的行径,让朱标心中厌恶。</P>
旁边的老朱更是不能容忍。</P>
就在老朱眉头微蹙,即将开口训斥之时。</P>
朱标率先开口,冲宋濂问道:</P>
“宋学士,先前先生曾教本宫学问。”</P>
“今日本宫有所不解,还请先生赐教。”</P>
“老臣不敢。”</P>
宋濂颤颤巍巍走到朱标跟前,恭敬拱手。</P>
“请问宋学士,朝廷待胡惟庸如何?”</P>
“恩重如山。”</P>
“陛下赐胡惟庸丞相之位,命其主官中书。”</P>
“殿下许胡惟庸侯爵之位,极其恩宠。”</P>
“那孤便不明白了。”</P>
“既然朝廷对胡惟庸恩重如山。”</P>
“为何胡惟庸官居丞相,做到了百官之首,更是有侯爵之位,可他为何还不满足。”</P>
“甚至想要行刺父皇,行刺本宫,谋求大位。”</P>
“这......”宋濂虽有话说,可此时情形却也不敢开口。</P>
偏是此时,只听朱标继续说道:</P>
“难不成丞相之位还不满足,就一定要灭国登基。”</P>
“难不成百官之中,多的是觊觎皇位之人!”</P>
此话一出,宛若惊雷。</P>
声音落下的瞬间。</P>
包括宋濂在内的所有官员齐齐下拜,不敢作声。</P>
听到此等诛心之论。</P>
不少官员甚至认定。</P>
朱标下一秒,便要大肆屠杀在场官员。</P>
可也正是众人心中战栗,惶恐不安之际。</P>
朱标缓步上前,亲自躬身将宋濂扶起来后,冲着百官温声说道:</P>
“孤不是问责,孤只是想请教。”</P>
“一个奸相,勾结我朝半数朝臣。”</P>
“胡惟庸此獠虽即将处斩,然今后,还会不会再出现似胡惟庸这样的奸邪丞相!”</P>
见朱标脸上虽有怒气,但更多的是为大明长远的担忧。</P>
宋濂微微拱手,缓声说道:</P>
“太子殿下不可过分忧虑。”</P>
“胡惟庸此獠野心昭昭,欲壑难平。”</P>
“可自古正臣难得,此等奸臣更是少有。”</P>
“今后或许不会再有胡惟庸此等奸邪丞相。”</P>
“或许?”</P>
当看到朱标目光灼灼,紧紧盯着自己。</P>
宋濂也知道自己说错了话。</P>
为大明长远计,哪里能容或许二字。</P>
那是所有不利因素,都应该被彻底抹除的。</P>
“老臣昏聩,一时失言,还请殿下责罚!”</P>
“何须责罚。”</P>
朱标应了一声,径直走到百官之中。</P>
“宋学士所言极是。”</P>
“我大明并非没有正臣,也绝不都是似胡惟庸这般,忘恩负义,觊觎皇位之贼子。”</P>
“只因迫于胡惟庸这个丞相的威慑。”</P>
“谭平等心智不坚者,依存党附。”</P>
“开济等恪守本心、忠君体国者,不被重用。”</P>
“此番种种,皆因胡惟庸位列丞相,乃百官之首。”</P>
“太子明鉴!”</P>
“太子明鉴~”</P>
听到朱标为他们开脱,众人连忙高声附和。</P>
也是此时。</P>
朱标居百官之中,突然冲老朱下跪,朗声说道:</P>
“故而!”</P>
“儿臣请求父皇,裁撤丞相制,改设内阁!”</P>
ps:被骂的不敢看评论,等会补加更,抱歉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