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谋划.....”</P>
汤和低声喃喃,凝眉沉思,显然是在为朱标考虑。</P>
见他如此,老朱翻身上马,冲汤和随意说道:</P>
“标儿长大了,凡事都有自己的主意。”</P>
“咱这个当老子的,只想着给他撑腰即可。”</P>
“至于标儿想怎么能做,就让他怎么做吧。”</P>
闻言,汤和身形微微一怔。</P>
原本顾虑颇多的眸子,瞬间释怀。</P>
老朱这话,就好似利剑入喉,长枪穿胸一般,对他触动极大。</P>
“上位明鉴。”</P>
轻叹一声后,汤和也跟着翻身上马。</P>
的确。</P>
如今的朱标已然具有人君之相。</P>
他们这些老骨头,只需要站在朱标背后,无条件支持朱标的任何决定即可。</P>
毕竟他们注定是要走在朱标前面的。</P>
为朱标谋划的再怎么周详,都不如朱标自己动手处置。</P>
就算真的出了差错,那也有他们这群老家伙给朱标兜底。</P>
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想必说得就是这个吧。</P>
也是此时。</P>
老朱将目光看向牵马的徐达,正色说道:</P>
“徐天德,给标儿守好应天。等咱爷们回来,带你吃烧鹅!”</P>
看着面前恍如兄长一般的老朱。</P>
徐达很是认真的点了点头。</P>
纵马疾驰,长奔如风。</P>
望着老朱、汤和离去的背影。</P>
徐达神情凌然,冲着身旁将士严肃说道:</P>
“传令五城兵马司,皇都守备由本帅亲自接管。”</P>
“召玄武湖中军千户以上的将官,入魏国公府听令!”</P>
在老朱、汤和这两位老哥哥跟前,他徐达压根就不需要动脑子。</P>
只要做一个眼中只有酒肉的弟弟即可。</P>
而眼下自己这两个老哥哥离开京都。</P>
他徐达自然要守好应天城。</P>
这不仅是遵照朱皇帝的旨意,更是替自家大哥守好这份家业。</P>
.........</P>
凤阳行宫。</P>
朱标正坐首位,李善长、刘伯温分居两侧。</P>
蓝玉、铁铉、陆仲亨,徐允恭、李景隆、邓镇等人尽数站在正堂之中。</P>
这些人加在一起,说是个小朝廷也不为过。</P>
“启禀太子。”铁铉率先开口:“先前凤阳贪官贪墨土地,已经尽数收回。”</P>
“魏国公,曹国公、宋国公、卫国公,以及常家、蓝家在凤阳的土地,尽数上交。”</P>
话音刚落。</P>
李善长当即会意。</P>
洪武三年老朱总共册封了六位国公。</P>
此时除他李善长外。</P>
其他五家,还加上个蓝玉,尽数将赏赐土地交还给了朝廷。</P>
他李善长自然不能做这个特例。</P>
“太子殿下,臣李善长愿将韩国公府名下土地,尽数交还给朝廷。”</P>
“好,老国公忠君体国,当为百官表率。”</P>
朱标看向面前几人,朗声说道:</P>
“传孤旨意,原凤阳百姓,两月内还乡,朝廷不追究其逃家之过。并赠予土地,免一年税赋。”</P>
“太子仁德!”李善长、刘伯温率先开口,铁铉等人紧随其后。</P>
也是此时。</P>
李善长冲刘伯温微微挑眉。</P>
明白李善长的意思,刘伯温随即开口道:</P>
“启禀太子殿下,臣与韩国公已做好商议。”</P>
“改善凤阳民生之事,韩国公主掌。”</P>
“营造三司之事,臣亲自督造。”</P>
“哦?”</P>
朱标看向李善长,玩笑道:“韩国公,诚意伯此举有独占功劳之嫌,你当真同意?”</P>
“臣与诚意伯不分彼此。”</P>
“加之我二人年事已高,早已看淡恩赏,此时只求残身报国,为大明死而后已。”</P>
“而且我二人分管民生、营造三司,将来出了纰漏,也能尽快详查。”</P>
看着面前一脸坦荡,似看破荣华富贵的李善长。</P>
朱标心中不由轻笑一声。</P>
他哪里不明白李善长的心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