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李善长:我就不该活着!(1 / 2)

李善长本是深沉持重之人,也经历过大风大浪,加之他擅藏的性格。</P>

按理说,他一般也不会在人前失态。</P>

可当听到朱标竟要让刘伯温与他一起,共治凤阳。</P>

纵然是李善长。</P>

此时也一个没忍住,竟直接在朱标面前惊呼出声。</P>

“殿.....殿下,诚意伯恐怕不会同意.....”</P>

“方才李先生不也不愿出任知府一职吗?”</P>

见朱标笑着说道,眼神中有几分奚落,也藏着几分敲打。</P>

李善长很是尴尬的讪笑两声,便也不再开口。</P>

是啊。</P>

他们是大明的臣子,朱标是大明的太子。</P>

朱标的任命,谁何需他们同意。</P>

如今朱标周旋片刻,说服他出任知府,便已经是给足了他面子。</P>

只不过......</P>

纵然明白朱标话中的敲打之意。</P>

可李善长心中依旧好似翻江倒海一般,捉摸不透。</P>

若朱标仅仅是为改善凤阳民生,让凤阳百姓安居乐业。</P>

那在他和刘伯温之间,任选其一担任知府即可。</P>

还真不是他李善长自视过高。</P>

毕竟眼下之大明,他李善长与刘伯温绑在一起。</P>

说是整个大明文臣的天花板也不为过。</P>

这个天花板不仅仅代表官职,爵位。</P>

更代表谋略、治世,以及安定民心,改善民生诸多方面。</P>

当年老朱只是吴王,南征北战之时。</P>

他和刘伯温便是头号谋臣。</P>

而且大明建国之初。</P>

他李善长坐镇中书,刘伯温掌管兰台。</P>

他们二人乃是所有文臣,甚至以及天下士子心中敬仰的标杆。</P>

和他二人相比。</P>

朱升、宋濂、高启、詹徽、胡惟庸都只能望其项背。</P>

至于涂节等人,甚至都不配与他二人相提并论。</P>

可李善长就是想不明白了。</P>

朱标为何将先前朝中的两大中流砥柱,全都安排在小小的凤阳。</P>

这凤阳......</P>

当真有这么重要?</P>

亦或是说......</P>

朱标让他们二人共治凤阳,还有其他旁的目的?</P>

念及至此。</P>

李善长看向朱标,试探性的问道。</P>

“敢问殿下,让臣与诚意伯共治凤阳,可还有别的吩咐?”</P>

说话的同时,李善长仔细观察着朱标脸上表情的变化。</P>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P>

听他说完。</P>

朱标只是微微点头,却并没有继续说下去的打算。</P>

反而是将目光看向院中。</P>

显然,朱标这是要等刘伯温赶来后,一并吩咐。</P>

可正是看到朱标这平静如水的样子。</P>

李善长心中愈发战栗,好似如履薄冰一般战战兢兢。</P>

若朱标让他与刘伯温共治凤阳只是幌子。</P>

若朱标的真正目的,只是让他重新出仕,将来好惩处呢?</P>

毕竟他李善长先前可是负责中都营造的。</P>

而且胡惟庸还是他的学生。</P>

若是借此次机会要他的性命。</P>

那他还真没一点办法。</P>

毕竟李善长也很清楚。</P>

眼前这位仅二十岁的太子,已然具有帝王之相。</P>

而和大多数帝王一样。</P>

眼前的朱标同样让他感觉到天威难测。</P>

更渗人的是。</P>

朱标若想杀谁,总能让罪徒感恩戴德,自愿....或者不得不自愿赴死。</P>

望着面前不发一言的太子朱标。</P>

此时李善长心中紧张到了极点。</P>

他不是怕死。</P>

虽是文官,可他也跟着老朱征战过天下,他也同样经历过生死。</P>

虽不敢说和蓝玉这些武将一般,早将生死置之度外。</P>

可他李善长也不曾畏惧生死。</P>

只不过眼下情形。</P>

就好似他李善长头顶正挂着一柄悬而未决的天子剑。</P>

这柄天子剑随时都会落下,可又不知究竟什么时候落下。</P>

这种置身砧板,望着屠刀,却不知屠刀何时将至的感觉。</P>

比老师拿起花名册,准备提问的场景要恐怖千倍万倍。</P>

此时李善长的恐惧。</P>

也并非胆小,亦或是畏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