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咱凤阳还有花鼓了?”</P>
“跟咱说说,花鼓怎么打的,可有民谣伴唱?”</P>
听到花鼓二字,老朱顿时喜笑颜开。</P>
在他印象中,凤阳的百姓是一直吃不饱饭的。</P>
如今出现什么花鼓,老朱自然以为是大明治下太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闲暇之余这才搞出来花鼓这样的消遣手段。</P>
而且老朱很清楚。</P>
但凡盛世王朝,百姓多会以民谣唱诵,讴歌盛世。</P>
没准这花鼓,就是称赞他朱皇帝治下的盛世大明。</P>
只不过和笑容满脸,满怀期待的老朱不同。</P>
当听到朱标提及凤阳花鼓,徐达、汤和,甚至就连旁边的马皇后也不由紧张了起来。</P>
“标儿,这事儿应当回宫去说.....”</P>
“娘,若父皇不知,岂不成了我与徐叔、汤伯阴结,一同欺瞒父皇?”</P>
见朱标眼神坚决,马皇后便也不再多说。</P>
也是在朱标开口的瞬间,徐达、汤和,还有马皇后神经紧绷,等着迎接老朱的雷霆震怒。</P>
“爹,凤阳花鼓唱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P>
轰~</P>
此话一出。</P>
老朱只觉耳边惊雷炸响,脸上笑容瞬间消失。</P>
取而代之的,则是令人生怖的冷峻面容。</P>
“还.....还有吗?”</P>
见老朱气的身体微微抖动,声音也跟着颤抖了几分。</P>
朱标深吸口气,低声问道:“爹,还说吗?”</P>
“说!为何不说!”</P>
“咱父子俩被百姓指着鼻子骂,咱老朱家被百姓戳脊梁骨!”</P>
“为啥不说!继续说!”</P>
老朱声似洪钟,怒声吼道。</P>
朱标继续道:“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着花鼓走他乡......”</P>
“好!好的很啊!”</P>
不等朱标说完,老朱右拳狠狠砸在桌子上。</P>
当即起身踱步的同时,不断重复着朱标方才的话。</P>
“大户人家卖骡卖马,小户人家卖儿卖女。”</P>
“咱朱元璋逼得百姓卖儿卖女!”</P>
“好啊!好啊!”</P>
见老朱气的直说反话,徐达、汤和连忙跪在地上。</P>
“起来!跟你两个有何干系!起来!”</P>
老朱双手叉腰,怒不可遏之下来回踱步。</P>
好似一头发怒的雄狮,眼前却又没有让他出气的对象。</P>
“卖骡卖马,卖儿卖女!还有的百姓没的卖,竟然背着花鼓,行乞讨之事!”</P>
“这些个贪官恶吏是要再逼出来一个朱元璋吗!”</P>
怒骂一声后,老朱冲楼下怒声喊道:“毛骧!”</P>
“爹,凤阳之事,儿子前往凤阳会再行彻查!”</P>
见老朱准备下令,朱标连忙凑到老朱跟前。</P>
“爹,您就算将凤阳一地的官员尽数斩首,在百姓、官员眼中,在他们心里,除了恐惧便没有其他。”</P>
“等儿子到凤阳,定将所有不法彻查清楚,定然严惩犯案之人!”</P>
“爹!儿子保证,今后之大明定然不会出现第二个凤阳!”</P>
“你来查?”老朱目光冷厉,看向朱标阴声说道:</P>
“你明知道凤阳百姓民不聊生,你明知道这些贪官恶吏欺压百姓!”</P>
“可你今日是怎么处置的!”</P>
“让周德兴四人自裁,斩首七八名文臣,这便是你的手段?”</P>
“心慈手软!国法不兴!朝纲不振!”</P>
“你就是这么处置的!”</P>
“凤阳乃咱家乡,多少乡里老人是看着你爹长大!”</P>
“如今数万百姓民不聊生,你仅杀了那十余人便想了事?”</P>
“毛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