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老朱说话的同时,右手用力攥紧木棍,指肚甚至都有些发白。</P>
朱标连忙说道:</P>
“爹,我娘不让您出征,归根到底还是担心您以帝王之身,行将帅冲杀敌阵的冒险之举?”</P>
“如今北元虽然气数将尽,可北方部族的实力依旧不容小觑,因此母后有所担心也是正常.....”</P>
“你小子有屁快放!”老朱当即不耐烦斥道。</P>
还真不是他没有耐心。</P>
只是在老朱看来,朱标铺垫的越多,他心里就越没底。</P>
天知道这小子哪句话里给自己埋了陷阱。</P>
也是见老朱有些不耐烦了,朱标直言道:</P>
“您想统兵出征,娘担心您的安危,找个软柿子捏捏不就两全其美了?”</P>
“爹,我娘不是不知道您有再次统军的心愿。之所以拦着您,无非是担心您的安全罢了。”</P>
“可若是敌军实力不济,我娘见您出征只是过一把早年征战的瘾,到时候自然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P>
被朱标这么一说,老朱眉头微皱,仔细思量了起来。</P>
的确,凡事先哄住马皇后再说。</P>
自己一旦亲征,那还不是龙入大海,鸟上青天?</P>
沉吟片刻后,老朱当即冲朱标问道:</P>
“你说得是高丽,还是安南诸国?”</P>
“自然是高丽!安南地处偏隅,蛮荒之地又多有瘴气,纵然安南实力不济,可我娘一定不会放心让您亲征安南。”</P>
“可高丽却是不同。一旦北元被灭,草原各族各自为战。高丽孤立无援,岂不是任由您随意拿捏?”</P>
“再说了,出征高丽最好能水陆并进。”</P>
“可咱大明武将多擅陆战,少有人以水战见长。您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若论及水战功夫,大明诸将中有谁望您项背?”</P>
听到朱标称赞自己,老朱心中得意,腰杆也不由挺直了几分。</P>
自打他当了吴王之后,直到如今做了大明的皇帝。</P>
老朱耳边就从不缺吹捧、称赞的声音。</P>
然而老朱始终将忠言逆耳这四个字刻在心上,对那些夸耀的声音也压根没当回事儿。</P>
可现在却是不同。</P>
听到自家大儿子称赞自己,老朱怎么听怎么觉得舒服。</P>
毕竟朱标这臭小子动不动就拿一些亡国昏君和他对比。</P>
如今罕见听到朱标称赞自己,老朱还是十分受用的。</P>
“小子,不是你老子跟你吹。”</P>
“当年陈友谅的汉军以水军见长,咱吴军多是旱鸭子。可咱一把火,直接烧了陈友谅的战船。”</P>
“当年你在金陵,没能看到那火光冲天、映透天际的场面,当真是可惜。”</P>
一提起往日统兵的岁月,老朱双眸之中满是异彩。</P>
可就在他洋洋得意之时,竟突然警觉了几分。</P>
朱标一夸他,他反倒觉得有些不对劲儿了。</P>
总仔细想想,却又说不出来哪不对劲儿。</P>
“小子,这次你没哄咱吧?”</P>
见老朱表情严肃,异常谨慎的样子,好像生怕掉进自己的圈套一样。</P>
朱标忙收起脸上笑容,正色点头道:</P>
“怎么会哄您呢!爹!”</P>
“儿子先前能哄住您,也纯属侥幸。以您的英明睿智,儿子怎么可能次次得手。”</P>
“我大明皇帝若这么容易被人欺瞒,哪里还有我大明万里河山?”</P>
见朱标满脸真挚,嘴上又开始吹捧自己。</P>
老朱白了他一眼,便也没有继续追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