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一石三鸟,一计三成(2 / 2)

常氏默默点头的同时,不禁感慨道:</P>

“这么说来,胡惟庸不仅解了自己的困境,同时还向勋贵武将们卖了好,甚至还满足了父皇严惩不法勋贵的愿望。”</P>

“如此一石三鸟,当真聪明的可怕!”</P>

“没错,要不然怎么说胡惟庸是难得的聪明人呢。”</P>

对于胡惟庸,朱标从未有所轻视。</P>

虽说想要处决他,以为老朱的天子之威,亦或是以他的太子之荣弹指可成。</P>

可毕竟是想借胡惟庸的死,裁撤传承千年的丞相制,所以自然要仔细给他安排罪状。</P>

实际上,也是朱标有些私心。</P>

那便是不想让老朱再背负独断、弑杀的后世骂名。</P>

因为朱标很清楚,老朱打心底是不想屠戮这些功臣的。</P>

所表现出来的独断专权,也不过是想要最快捷、最直接达到治世的目的。</P>

至于独夫民贼,残暴弑杀,薄情寡恩等等骂名,更是无稽之谈。</P>

起码就现在的老朱而言,他不该背负如此骂名。</P>

所以就算是为了老朱的后世之名,朱标也愿意去小心处之。</P>

就在朱标心中感慨之时,老朱却很是赞赏的看了朱标一眼,继续说道:</P>

“不过胡惟庸再怎么聪明,终究也是进了标儿的彀中。”</P>

见马皇后和常氏都来了兴致,满脸好奇盯着自己,期待着自己解惑。</P>

一时间,老朱不由挺起胸膛。</P>

好像能看明白朱标的布局,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般。</P>

“从一开始,老大就一直或有或无的挑拨胡惟庸和涂节之间的关系。”</P>

“以胡惟庸自恃才高的性子,他自然不可能将资质与他相差甚远的涂节放在眼里。”</P>

“可涂节却不会对胡惟庸死心塌地。”</P>

“因此只要朝廷开始惩处胡惟庸,涂节定然是第一个跳出来检举胡惟庸诸多罪行的人。”</P>

说到这里,老朱表情微顿,似乎想到什么奇怪的事般,语气中也带着几分疑惑。</P>

“咱也见过不少聪明人,李善长、刘伯温、胡惟庸等等。咱遇到的这些人中,胡惟庸算不上第一聪明的人,可他却是头号聪明的糊涂蛋。”</P>

“涂节能将他置于死地,并非涂节的才华能稳压他一头,只是涂节身为他的义子门徒,又是他的左膀右臂,知道他许多见不得光的事。”</P>

“可聪明如胡惟庸,竟好像看不明白这点,对待涂节他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拉拢。”</P>

和老朱他们心有疑惑不同。</P>

胡惟庸如此,朱标心中却有答案。</P>

“爹,胡惟庸如此,和他自恃才高,目空一切脱不了干系。”</P>

“不过也是他眼光太高,所图太大,忘了看自己脚下的路,忘了看身边的人。”</P>

“所以这样的人,若得权之时身边必是百兽聚集,一旦一朝失势,自然是墙倒众人推,轰然崩塌。”</P>

被朱标这么一说。</P>

老朱眸子中闪过一抹亮光,突然明白了过来。</P>

“老大说的不错!胡惟庸倒是和陈友谅有几分相像。”</P>

“当时陈友谅汉军的人数,比咱多的不是一点半点。他手上将帅,也不乏张定边这样能与遇春、天德打的有来有回的悍将、儒将。”</P>

“可就跟老大说得那样,无论是现在的胡惟庸,还是之前的陈友谅,他们眼中只有自己的远大抱负,他们看不清脚下的路,看不清身边的人。”</P>

“可殊不知,让他们功亏一篑的一环,正是他们长久以来最为忽视的一环。”</P>

见马皇后和常氏都听得云里雾里。</P>

老朱也意识到自己一提起先前的人和事,就开始说个没完。</P>

旋即老朱调转话锋,就眼前情景继续说道:</P>

“话说回来,老大不仅在胡惟庸身边埋下了涂节这个隐患。”</P>

“而且老大也在是胡惟庸和勋贵之间立下了一道沟壑。”</P>

“就算不法勋贵回过味儿来,感激胡惟庸,他们也要对胡惟庸留个心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