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胡惟庸方才已经说了,淮西勋贵不法,御史台不足以监察其过。</P>
甚至监察百官的御史台,可能会被那些不法勋贵的威势所胁迫,从而无法将勋贵不法案调查清楚。</P>
因此,只听命于陛下和太子的锦衣卫,才能将勋贵不法案彻查到底。</P>
也是因此,倘若此时还有人敢进言阻止锦衣卫的设立。</P>
那就容不得其他人去想,这些出言劝阻的人究竟和勋贵武将一样,平日里也有诸多不法行径。</P>
还是说他们身为朝臣文官,已经和勋贵武将勾结在了一起。</P>
再者说了。</P>
大明建国之初,武将威势本就强过文臣。</P>
对于自命清高的文臣来说,这本就是难以接受的事。</P>
况且平日里,他们也对那些骄纵跋扈的勋贵武将有所不满。</P>
所以看到锦衣卫设立之初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彻查勋贵武将,打压武官,这些文臣自然不会多说什么。</P>
“既然如此....”</P>
朱标将目光转向老朱。</P>
当看到老朱微微点头后,朱标朗声道:“传锦衣卫指挥使毛骧进殿!”</P>
不多时,毛骧快步走到大殿中心跪下。</P>
“臣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拜见陛下,拜见太子殿下。”</P>
“毛骧,方才胡相所言,你可听到了?”</P>
“回禀太子,臣听到了。”</P>
“好,孤命你彻底勋贵不法案,若遇阻碍,可找胡相寻求帮助。”</P>
毛骧闻言还有些不明白朱标这话的意思。</P>
而旁边的胡惟庸却当即便跪地谢恩道:</P>
“臣胡惟庸自当协助锦衣卫,彻查勋贵不法一案!”</P>
“退朝吧!”</P>
语罢,老朱和朱标缓步朝后殿走去。</P>
等到了坤宁宫。</P>
老朱刚一坐定便看向朱标没好气道:</P>
“还真让你小子猜对了,胡惟庸真就不敢阻止朝廷设立锦衣卫。”</P>
“父皇说得是,不过今日看来,这胡惟庸属实是个难得的聪明人。”</P>
“嗯?从何说起?”</P>
朱标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P>
“今日朝会上,反对设立锦衣卫的声音无论是大还是小,朝廷都可以在胡惟庸的罪状上添上一笔。”</P>
“将来清算胡惟庸时,也能更方便些。”</P>
“可胡惟庸却另辟蹊径,将勋贵不法的事情给抛了出来。”</P>
“正如胡惟庸说的那样,在处理勋贵不法案上,御史台不足以秉公处理,因此锦衣卫就显得必不可缺。”</P>
“也是因此,朝中若还有人敢劝阻设立锦衣卫,势必会被认为是勋贵武将的同党。”</P>
听朱标说完,老朱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P>
而旁边的马皇后和常氏却有些糊涂。</P>
虽说后宫不得干政,可坤宁宫几乎快成了老朱、朱标处理朝政的谨身殿。</P>
加上对朱标爱屋及乌,所以对常氏,老朱也不太在意什么君臣之别。</P>
“你们娘俩有什么想不明白的?”</P>
常氏闻言,见马皇后微微点头后,这才开口说道:</P>
“父皇,儿媳以为这胡惟庸刚进位左丞相便和淮西武将交恶,属实是有些莽撞了。”</P>
听到常氏这话,老朱、朱标对视一眼,几乎同时微微摇头。</P>
片刻过后,朱标这才开口道:</P>
“胡惟庸非但不莽撞,反而聪明的很。”</P>
“恐怕等那些将帅返京之后,他们还要对胡惟庸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