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蓝玉的先锋营有一万将士,这些人都是军中好手。”</P>
“再加上蓝玉奸污了扩廓的王妃,就算扩廓能冷静下来,他的部族手下也恨不得将蓝玉生吞活剥。”</P>
“所以儿臣可以确定,围困蓝玉的元兵必然在五万以上。”</P>
老朱沉吟数秒,也认同了朱标的看法。</P>
“不错,可那又如何?”</P>
“父皇,如今的元廷可并非铁板一块,若不是扩廓手握重兵,恐怕元主早因他功高盖主,将他罢免。”</P>
“因此扩廓统帅的大军,估摸着也就只有他部从的十余万人。”</P>
“所以!扩廓用五万人围困蓝玉,那徐叔这边的元兵防线自然空虚。”</P>
“徐叔虽然用兵谨慎,可也绝不会放过这次机会。”</P>
“他定然会趁此时机,大举进攻元兵。”</P>
“甚至派出斥候,与蓝玉约定时间,同时进攻围困先锋营的元兵。”</P>
朱标说话的同时,老朱一点一点在地图对照分析。</P>
等朱标说完,老朱猛的抬头,满是诧异的看向朱标。</P>
他只知朱标有理政治国的才能,可他竟然忘了,朱标从小便跟常遇春习武,更是十三岁就跟着他上战场。</P>
朱标如此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竟然此时才知道。</P>
只不过心中感慨的同时,老朱还是认为朱标所说的一切都显得太过轻松了些,给人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P>
“标儿,你分析的不错,只不过战场形势瞬息万变。”</P>
“恐怕进展的不会像你说的那般顺利。”</P>
见老朱神情有些不屑的出言评定。</P>
朱标也不反驳。</P>
因为方才他说的一切,并非是他分析得来的。</P>
乃是在历史上真正发生的。</P>
站在上帝视角,朱标此时自然不会与老朱大谈军法,争辩太多。</P>
等北平的军报送来,一切就都有定论了。</P>
“陛下,北平军报。”</P>
见胡惟庸站在武英殿外,老朱当即便让他进来。</P>
毕竟老朱也想看看,北平战事是否一切都如朱标说得那样。</P>
“臣参见陛下,参见太子殿下。”</P>
“起来吧。”</P>
“北平捷报!”</P>
此话一出,老朱眼神古怪看了眼旁边的朱标。</P>
太监接过军报的同时,胡惟庸继续说道:</P>
“魏国公击溃图拉河一带元兵,当即率兵北上。”</P>
“于当天深夜子时,会兵捕鱼儿海,与被元军围困的先锋营前后夹击,共破元兵!”</P>
“此战斩敌三千,俘虏元兵士卒五千人。”</P>
胡惟庸说完,一脸兴奋看向面前的老朱。</P>
他今日早朝刚被任命为中书左相,下午便接到北线战事的捷报。</P>
在这个极其重视因果预兆的社会。</P>
老朱没准会认为,将他胡惟庸提拔为左相乃是祥瑞之兆。</P>
没准老朱还会一时高兴,对他也有所赏赐。</P>
可就在胡惟庸满心欢喜,一脸期待的望向老朱之时。</P>
竟发现此时的朱元璋分但没有半分高兴。</P>
反而表情诧异,甚至有些惊恐的看向一旁的太子朱标。</P>
“陛....陛下.....”</P>
听到胡惟庸再次发声,老朱这才从方才惊骇中回过神来。</P>
老朱也是万万没想到。</P>
千里之外的北线战况,朱标竟料想的分毫不差。</P>
如果朱标不是提前得到消息。</P>
那朱标无疑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不世出的罕见帅才。</P>
将来朱标没准能像李世民一样,成为定国安邦、创立盛世的文武双全的不世帝王。</P>
努力平复心中激动,老朱重新看向胡惟庸道:</P>
“北伐大军有功,传咱旨意,嘉奖三军。”</P>
“是!”胡惟庸应了一声,却没有下去传旨。</P>
反而表情担忧的站在原地,似有话要说。</P>
“还有何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