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文豪正文卷第320章招生问题经历了堂会的小插曲之后,马车赶往广场酒店。
陆时办理入住。
这之后,他吃过午饭,哥伦比亚大学的校长巴特勒就找上门来了,邀请他一齐到学校逛逛,看看新闻学院的建设如何。
陆时赴美本就为了交流,自然答允。
加上古德曼,三人乘马车前往。
哥大位于曼哈顿的上西区,
校园距离中央公园只有数个街区的距离,毗邻哈莱姆河,景致十分美丽。
校园内,古老的建筑林立,散发出浓厚的历史与学术气息,
绿树成荫的小道旁,学生们或悠闲地漫步,或坐在长椅上讨论深奥的学术问题。
巴特勒引着陆时前进,
“陆教授,自从决心建立新闻学院,约瑟夫就跟变了个人似的,精神衰弱都好了不少,每天竟然能工作三个小时以上,实在难得。”
所谓“业内人士”,必然是记者、编辑、出版商之流,
巴特勒笑笑,
“其实,美国算不那么保守的了。普利策推荐了布莱女士,也只有少部分学生反对。”
表面上,是学生有求于学校。
各国的招生流程不尽相同,
一般地,美国高校需要学生先提交申请材料,
他们走进了大门,
装修已进入收尾阶段,
墙角堆放着各式各样没用完的建材,从木板到瓷砖、从油漆到五金件,每一样都杂乱无章地摆放着。
“啧……”
但因为一个人可以被多所学校同时录取,不存在“专业服从调剂,不服从就掉档”的现象,
所以,本质上是一种双向选择。
结果,没人申请,
那可就十分尴尬了。
普利策又介绍了那位女士,
“内莉·布莱,记者。”
巴特勒上前,
“约瑟夫!看,这是谁!”
他说的是约瑟夫·普利策,
陆时说:“我大概能猜到。”
没想到,工作还能治病。
布莱也是能干,
普利策回过头,双眼一亮,给陆时来了个美式拥抱,
陆时说:“这样也挺好,显得有底蕴。”
那并不是一幢新修的建筑,
陆时好奇,
普利策打趣着说:“陆教授,你现在过来,还能指导一下招生工作。等到了夏末,可就晚咯~”
他眼巴巴地看着陆时,问道:“陆教授,关于招生的事,你是怎么想的?”
陆时挠头,
他在收购《纽约世界报》后,招募了布莱,
之后又和古德曼握手,
这段时间,都是古德曼负责对接,两人早已相熟。
像什么申请表、個人陈述、推荐信……
陆时咋舌,也知道对方的为难之处了。
巴特勒表情微微变了,低声道:“你知道的,新闻学是新兴学科,公共课倒还好说,专业课根本没有相应的师资。出于无奈,我只能让约瑟夫帮忙请业内人士。”
普利策现在担心的是,他们出钱出力,热火朝天地把新闻学院搞起来,
不远处,普利策正和一名女士聊着天。
普利策因为精神衰弱,甚至无法接受任何噪音,不得不住在一艘顶级隔音的游艇,在海上四处飘荡。
巴特勒介绍道:“时间紧迫,我们启用了旧校舍。”
“我只熟悉英国高校的流程啊。”
两人聊着,来到新闻学院前。
陆时好奇道:“新闻学院的预招生不乐观?”
“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