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根本不是翻译!(1 / 2)

英伦文豪 员在 3119 字 10个月前

<b>最新网址:</b>彼其娘之……

林纾看着陆时,总感觉对方在话里话外点自己。

他清清嗓子,

“陆先生,我还是……”

陆时摇头,

“不,你不要‘还是’了。我们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说完,他对辜鸿铭颔首示意,

“辜老先生,后面的事,你来处理。”

话音刚落,

咣——

辜鸿铭继续讽刺:“不速之客不算客。”

“这小子……竖子欺人太甚!”

两人找个位置坐定,盛上菜。

“那能一样吗?”

辜鸿铭咋舌,

心里吐槽对方死鸭子嘴硬,

伱不认可?

辜鸿铭低声道:“《蝇王》立意深刻,这是有目共睹的。更难得的,是它能作为标准的白话文范本,成为所有人学习的榜样。它甚至还给出了标点符号的规范。”

问题是:

到底该怎么说?

又该怎么写?

此两问,在陆时的《蝇王》之前,没有任何一部白话文给出过解答。

这正是林纾此类保守派学者担心的,

林纾一时间语塞,改口道:“不是请教,是讨论。”

“每個人对翻译的理解不同,我不认可他的观点。”

林纾盯着盘子里怎么也吃不惯的炸鱼,郁闷地说道:“我随你来欧洲找陆时,所为不过请教两件事,其一、翻译;其二,古文和白话文写作之优劣。”

林纾:“……”

“至于白话文写作,现在做此尝试的人不在少数,我却没见你对别人如此严苛。”

林纾没搭腔,

其实他也不想让陆时听见,

否则,陆时再出来怼他几句,自己这张老脸还往哪儿搁?

他忍不住斥骂道:“不迎进门、没有茶水也就算了,一共才说不到二十句话就赶人,这是待客之道?”

在20世纪初的大清,文字是可以“造反”的,

他拉着林纾下楼去餐厅。

无法反驳。

辜鸿铭感慨:

“确实,《蝇王》是历史上第一部语言流畅、用词规范的白话文。”

辜鸿铭岔开话题,

“你……”

头等舱厚重的铁门在两个老头的面前关上了。

否则《时务报》不会被查封、梁启超也不会被通缉进而逃亡日本。

辜鸿铭翻了个白眼儿,

但考虑到陆时和林纾已经谈崩了,纠结态度实在没什么必要,便继续道:“刚才,陆小友不是跟你讨论过翻译的事了吗?他觉得,你那根本不是翻译!”

辜鸿铭在办新学时发现了一个现象,

无论是学生、还是平头老百姓,都渴望在口语中抛弃掉“之乎者也”,获得张嘴说话的权利。

辜鸿铭撇撇嘴,

“没用的,这个门的隔音效果很好,外面骂得再怎么大声,里面也听不见。”

你算老几?

林纾脸色铁青,

他们害怕白话文写作,更怕一套明确的白话文规范。

“啊这……”

林纾脸黑,

辜鸿铭挑眉,

“你是客?”

辜鸿铭呛道:“行了行了,咱们先去餐厅用饭,再说之后的事。”

林纾一瞪眼,

当然,这话也就想想,肯定是不能说出口的。

语言流畅、用词规范,

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现代人在写作文时都能大致做到,甚至还可以附赠“真情实感”这种高端服务。

“啧……”

事实上,就连后来的《狂人日记》都是一堆通假字,

因为鲁迅先生的白话文并不规范。

辜鸿铭冷哼,

“你刚才是请教的态度?”

但在20世纪初,那两个词可不容易实现。

林纾自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以后,在清朝文坛的地位火箭般蹿升,何时吃过闭门羹?

他气得脸红脖子粗,

不读书的泥腿子们都能随心表达的世界……

太可怕了!

所以,写出了《蝇王》的陆时就是在造反,

还特么地造了将近二十万字!

林纾叹了口气,

“唉……”

他在马褂的内衬处摸索,拿出了一小摞用线绳装订的纸张。

辜鸿铭投去视线,发现竟然是《新民丛报》的剪报,

而所剪的版面,正是版。

那叠纸都快被翻烂了。

辜鸿铭懵了,

“你不是看不上白话文吗?怎么还剪下了《蝇王》随身携带?”

林纾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古文和白话文之优劣的讨论,不只是文化思想的斗争,同时也是形式的斗争。

那些革命党人,不乏用思想做刀者,

康、梁、章……

俯拾即是。

而像陆时这样的,却凤毛麟角。

林纾嗤笑道:“无数人痛斥《蝇王》怪力乱神、有伤风化。”

辜鸿铭咂咂嘴,

“但更多的人会把它当作有力的武器,把每一章都刻印出来,油印分发。说起来,沙俄好像就出过类似的事,只不过,那篇文章不叫《蝇王》,叫《动物庄园》。”

林纾诧异,

“还有这事?”

辜鸿铭点点头,

“我也是听说的,但感觉像是真事儿。《动物庄园》在俄国被禁,许多有识之士便自发地印刷分发。而且,人家还在书的背后印上各种口号、诗词,号召百姓奋起呢~”

林纾“啊?”了一声,

“这……这跟造反有什么区别?”

辜鸿铭哂笑,

“那照你这么说,他们造反还成功了。《动物庄园》的禁令后来被解除了。”

林纾:“……”

彻底懵逼。

心中愈加害怕白话文写作了。

就在这时,一名船员抱着木盆过来,

盆中放满法棍。

他叽里呱啦地用英文和辜鸿铭说了一堆,随后长吁短叹地离开,继续到下一桌推销法棍。

林纾问:“怎么了?”

辜鸿铭说:“船员问我们要不要棍子面包。我没要,咱们牙口不行,那玩意儿太硬了,就算泡着汤也没法吃。”

林纾多少有些惊讶,

一路坐船来欧洲,还从未遇到这种事。

辜鸿铭看出他的不解,继续道:“船员还跟我抱怨那些法兰西人,说他们早餐时点名要棍子面包,到了晚上却死活也不吃,实在是浪费。”

两人将视线投向法国人,

只见他们正愁眉苦脸地喝汤,时不时干呕一下。

奇怪的是,看那样子又不像晕船,只是最纯粹的恶心。

林纾抻着头观察,

“咱们是不是在陆时舱门外的走廊见过那伙人?唔……我有些分不清鬼佬的长相。”

在白人眼中,黄种人的长相不好分辨,

反之亦然。

辜鸿铭点点头,

“对,我看着像。”

他不由得竖起耳朵倾听,

不出所料地,那些法国人正在议论陆时的书,

“这《克苏鲁的呼唤》真是神了!”

“是啊,我好久没看过这么特立独行的作品了。即使在强调创新性的法国文坛,此文也是独树一帜的。”

“主要是写得恐怖。”

……

林纾好奇,

“他们在说什么?”

辜鸿铭刚准备回答,

没想到,凡尔纳也注意到了他们,端着酒杯走了过来,询问道:“中国人?”

辜鸿铭点点头,

“对。”

凡尔纳大笑,

“果然!我看你们刚才拜访陆教授就猜到了。”

他回头招呼其余人,

“都过来!这边儿有陆教授的朋友!”

于是,

哗啦啦——

剩下的法国人都围了过来。

庞加莱甚至还给林、辜二人倒了葡萄酒,示意他们尝尝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