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你犯法了你,知道吗?(2 / 2)

英伦文豪 员在 1732 字 11个月前

潘克赫斯特点头,

“那肯定的!”

陆时问:“那你能告诉我,这本书是什么吗?或者说,这本书是亨伯特在什么情况下以第一人称‘我’来写的?”

潘克赫斯特思考一阵,随后面色就变了,

看那模样,是不准备自己说了。

陆时遂替她道:“想一想序言最后一段话,‘陪审团的女士们、先生们,第一件证物正是……且看这段纠缠不清的痛苦心史吧’。明白了吗?这是一段辩解。”

现场的人低声讨论着,

毕竟现在仍是纸媒时代,没有互联网的辅助,读者和作者的交流无法实时进行,

所以,能现场听作者的心路历程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陆时摊手,

“潘克赫斯特女士,你的表现让我很得意。因为,我的文字……或者说,亨伯特的文字确实欺骗到了你。要知道,这本小说可是他花费了56天写就,将要用于庭审面向陪审团的自辩书。”

有人忍不住问:“所以,陆爵士,你的意思是,亨伯特在把犯罪过程编织成爱情故事?”

陆时说:“是这样。文字再如何煽情、诗意,也无法掩饰亨伯特违反人伦,触犯刑法的行为。说来,我甚至在里面加入了一点儿对骑士精神的讽刺。”

众人会心一笑,

在亨伯特杀死自己的情敌奎尔蒂时,他确实将自身塑造成了一个上了年纪、为爱不顾一切的男性形象。

这不就是骑士小说里的主角吗?

但是,洛丽塔并不需要这种骑士,所以一切都成了强迫、犯罪。

潘克赫斯特说道:“陆爵士,你说得太好听了!想想小说最后的部分吧,亨伯特的那些忏悔,你写出来,难道不是要为他辩解?”

陆时哈哈大笑,

“这就牵扯到写作技巧了。首先第一点,塑造人物,要学会利用反差……”

众人懵懂。

人群中夏目漱石的导师史密斯最先反应过来,

“快记!夏目,快记笔记!陆爵士正在传授技巧!”

听到这句话,人们才恍然大悟。

那些本来在摘抄《洛丽塔》原文的,也不管了,直接将本子倒过来,从后往前写,记笔记。

陆时问道:“如何利用反差呢?”

他环视一圈,

“不考虑最后一部分的忏悔,你们觉得亨伯特对洛丽塔如何?”

众人面面相觑,

他们想到的词是:“引诱、多疑、控制……”

“in!”

陆时点头,

“但是,当亨伯特开始忏悔、开始反思自己的罪恶,人性的弧光便出现了。这就能营造极强的反差感,让人不自觉地去原谅他,认为他对洛丽塔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爱’这一前提,从而一定程度上消解他毁了洛丽塔一生的事实。”

这话确实有说服力。

从《洛丽塔》诞生之初,无数人读过它,

原则不坚者,读到最后的忏悔都容易忍不住站在亨伯特的角度想问题。

所以,博纳科夫才说自己“调侃了《忏悔录》”。

众人闷头记笔记。

陆时看向潘克赫斯特,

“女士,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潘克赫斯特:“……”

无言以对。

陆时笑,

“你不问的话,那我来替你问好了。你肯定疑惑,为什么明明厌恶亨伯特的行为,却仍要让洛丽塔难产而死。一次新生、一个好的结局,不是更好吗?”

潘克赫斯特根本没想那么多,

她下意识地点头,

之后,又反应过来,担心这是陆时的陷阱,遂连连摇头。

陆时看得想笑,

“女士,你不必如此谨小慎微。反正你已经在博物馆是过街老鼠了,对吧?”

潘克赫斯特脸色阴沉,

心里很不爽,

但又不得不承认,陆时的优势太大了,掌握绝对主动,

现在不过是猫逗老鼠的游戏罢了。

她沉声道:“陆爵士,这种话就不要讲了吧?无非情绪的宣泄,有任何实质内容吗?”

陆时耸耸肩,

“也不知道是谁先宣泄情绪的?”

一句话怼得对方的脸一阵红、一阵白。

其他人又开始起哄,

喝彩声、笑声、嘘声四起。

陆时摆摆手,

“我们说回刚才的问题。各位,有读过尼采的吗?”

参观原稿展厅的人中,文艺青年不在少数,但对于尼采大多是走马观花,

没办法,哲学和美学研究起来都很枯燥。

这时,夏目漱石的导师史密斯开口了:“陆教授,没想到你是非理性美学的拥趸啊。想想也是,《狩猎》、《朝闻道》这些,某种程度上也算悲剧。”

对于他的话,懂的人自然懂。

但现场大部分人不明白,

有人问:“老绅士,能不能解释一下?”

史密斯清清嗓子,

“尼采的非理性美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论点――悲剧,是快感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