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主不在乎(2 / 2)

英伦文豪 员在 3173 字 11个月前

他惩戒的犯人,一定是穷凶极恶的。

开尔文看了眼陆时,

“陆教授,跟你聊聊我真的能收获很多。不得不承认,纯粹的理科思维有局限性。”

陆时摆摆手,

“还是继续吧。”

开尔文从谏如流。

排险者出现后,告诉科学家们,继续探知宇宙的终极奥秘会导致宇宙毁灭,但因为知识密封准则,不能将细节透露给人类。

紧接着,另一个客串的人物出现了。

开尔文缓缓读了出来,

‘普朗克瘫坐在地,说了一句后来成为名言的话,‘在一个不可知的宇宙里,我的心脏都懒得跳动了。’’

在这之后,丁仪提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让排险者把宇宙的奥秘告诉自己,然后再让排险者毁灭掉自己。

其余科学家响应。

排险者遂在沙漠上制造了一个祭坛,名为“真理祭坛”,然后让一批批科学家慷慨赴死。

数学家们,想知道哥德巴赫猜想的最后证明;

古生物学家们,想知道地球上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

物理学家们,想知道宇宙大统一模型;

……

开尔文看得热血沸腾。

他甚至产生了一个奇妙的想法,

如果,自己能是那些得以窥探宇宙奥秘的人中的一员该多好。

反正一个七十七岁的老头子,行将就木、半截身子入土,若能在最后一黄土盖在头顶之前窃得天机,既不失理智、又不失浪漫。

只可惜,这种事不存在,

陆时的描写也很含混,

比如数学家们在得到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过程后,只能从他们的只言片语进行侧面描写:

“……这完全是全新的……”

“……怎么可能……”

“……我以前在直觉上……”

“……天啊,真是……”

……

类似这种。

毕竟,哥德巴赫猜想还没有被证明。

开尔文甚至感觉,即使陆时晚出生一百年,也不可能写出真正的证明过程来。

他怀着激荡的心情继续往后阅读,

在最后,登上祭坛的科学家也是客串者,正是开尔文自己。

他看着小说里的自己,总有种奇奇怪怪的感觉,

说不上来,但就是很奇怪。

开尔文问道:“为什么将我安排在最后一个”

陆时笑着回答:“这部小说,总需要一个人类科学金字塔顶端的人,对吧”

开尔文嘴都快笑裂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哪有你说的那么伟大啊不至于不至于你啊,完全可以安排别人嘛对不对哈哈哈哈哈哈哈!”

陆时:“……”

他决定不说话。

一旁的普朗克和爱因斯坦被笑声惊醒。

普朗克问:“爵士,你怎么了”

开尔文努力憋住得意,说:“普朗克教授,陆教授的小说写完了。你们一起来看啊!”

“写完了”x2

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异口同声,

两人凑了上去。

短篇阅读用不了多长时间,更何况他们是顶尖科学家,甚至是这部小说的顾问,是以对里面晦涩的概念没有任何理解不了的地方。

他们很快就追上了进度。

看到开尔文最后一个走上祭坛,普朗克嘀咕:“难怪会笑。”

换成是他,也会笑。

任谁都能看出来陆时这部《朝闻道》的水平之高,将来必然是要大火的,

其中的“人类科学金字塔顶端”,必然获得巨大名望。

他们三个读完了。

开尔文瘫回自己的座位,心力交瘁,

那种感觉,就像经历了一场精神上的马拉松,思想被剥离,空留一具疲惫的躯壳。

另一边的普朗克也思绪混乱,

他揉着前额说:“我怎么感觉自己要被书里深刻的内涵击垮了”

爱因斯坦“嗯”了一声,

“同感。”

他们从来没想过,文学性的小说会有这种效果。

过了好一阵,开尔文才说:“会有这种感觉,小说情节精彩当然是原因之一。但我觉得,真正的问题在于其中涉及的科学哲学问题。昨天,陆教授说的那句……唔……什么来着”

普朗克提示道:“‘朝闻道,夕死可矣’。”

开尔文点头,

“对,就是这句话。你们认可这种观念吗”

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对视,

不真正面对真理祭坛,只靠想象,他们很难给出准确地答案。

但是,

“应该会。”x2

两人还是给出了不确定的回答。

开尔文点点头,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

三人沉默了,

“……”

“……”

“……”

现场的气氛变得有些沉重。

爱因斯坦最先从这种情绪中抽离出来,问陆时:“陆教授,你是哪一边的”

陆时笑笑,

“我我是文科学者。只不过,昨天看了普朗克教授和开尔文勋爵争论,这才有了写《朝闻道》的想法。至于我站哪一边……书写出来,就不再纯粹是我的所有物了,由得读者们发挥、想象。”

这个回答有些油滑。

开尔文笑道:“别忘了小说的标题。会那么写,就说明陆教授也认可‘朝闻道,夕死可矣’。”

普朗克摇摇头,

“不尽然。”

两人又一次观点不同,要开杠了。

开尔文裹了裹身上的毯子,挑眉问道:“你的观点是”

普朗克指了指原文,

“科学家为真理赴死时的举动震撼人心,如果小说主旨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那么,在这里结束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有最后一段”

“啊这……”

开尔文被问住了。

因为,小说中的他在上台后,问了一个问题:“宇宙的目的是什么”

而排险者对此也回答不了。

从结构上讲,

这可以说是人类在排险者这种高等文明前搬回了一城;

也可以说是对前文某种程度上的否定――

道是求不完的。

普朗克说:“小说里,丁仪的女儿最后问,‘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这个问题余韵很足。是求知求道吗应该为了求知放弃一切吗是开放性的问题啊……”

开尔文无言以对,

他感觉自己要被说服了。

结果,爱因斯坦却不同意,说:“可陆教授前面写了啊……”

他指出原文,

‘当生存问题完全解决,当爱情因个体的异化和融合而消失,当艺术因过分的精致和晦涩而最终死亡,对宇宙终极美的追求便成为文明存在的唯一寄托,他们的这种行为方式也就符合了整个世界的基本价值观。’

“啊这……”

普朗克又被怼住了。

于是,三人一齐看向陆时,眼中满是求知若渴,

他们希望陆时能明确给出答案。

陆时哪知道啊

“我是真佩服你们这帮物理学家了!又不是做科研、解题,如此这般按图索骥,反而落了下乘啊!”

三名科学家不由得交流视线。

片刻后,开尔文说:“陆教授,你这么讲也对。因为这篇《朝闻道》既是文学的、也是哲学的,而你作为抛出问题的人,自然不会给我们答案。我们要自己寻找。”

普朗克摇摇头,

“不,我们三个还不够。这次去斯德哥尔摩,一定要听听各位同仁的看法。”

陆时:“……”

他不是不给答案,

他是真不知道答案啊!

但事已至此,也只能听之任之了。

陆时摆手,

“行,那就让各位大能都读读这部小说,听听他们的思考。”

至于最后的结论,陆时已经没有心思去想了,直接扑上床,

困意瞬间袭来。

他迷迷糊糊地喃喃自语:“罢了,主不在乎。”

普朗克:

爱因斯坦:

两人有些懵。

开尔文呵呵一笑,说:“陆教授刚才说,小说里的‘神’各式各样……”

他开始帮陆时“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