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内部整顿(2 / 2)

洪流微澜 办公室里的家 1405 字 11个月前

在对此召开的几轮会议的批判和讨论中,在谢绾几乎不怎么吱声的情况下,对贝默的指责声浪就呈现一边倒的态势。这让贝默狼狈不堪,最终辞去了党首职务,解散了自己的小俱乐部,博耶恩也做了向全体成员道歉的公开演讲,声誉扫地。

至此谢绾宣布整顿工作结束。他就此清理了基民盟组织内部,加强了凝聚力与执行力;完善了分级处罚机制,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德意志民族自由主义运动领袖角色,最重要的是,基民盟此后的工作方向,能够和他的思路保持高度一致。

两个月之后,洪堡和李斯特回到鲁尔堡。洪堡对期间发生的事情也大吃一惊,虽然他是老练的政客,但也对这种运动式的方式感到很陌生。即使他敏锐的察觉了这里有谢绾的一些影子在,然而却分不清这种操纵方式到底是合理还是不合理。不过,不管合理不合理,他已经无法压制谢绾在基民盟内部的威信和地位了。

洪堡突然也觉得有些害怕,原来自己搞起来的集体自己没有能力完全控制。但这就是所谓组织,不是一个人说了算,也不见得说了不算,就看怎么操作。

由于洪堡还陷在基民盟组织工作中不能脱身,谢绾先约见了李斯特。李斯特对谢绾汇报了奥地利目前的财政和货币状况。

奥地利在十八世纪引入了一种双金属币标准,即金银币以1:15的固定对价同时流通,在除普鲁士外的德意志地区所有地方都实行这种标准。这种货币模式为国际收支提供了便利,但也存在一个较大隐患,会导致黄金流入金银比率为1:155的英国。这是因为德意志地区普遍更为倾向于银本位。

奥地利的纸币系统则甚为糟糕。奥地利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发行纸币,由于十八世纪最后几十年连绵不断的战争,奥地利不断的增加纸币供给,使得市场中劣币驱逐良币,金银币日渐稀缺。到1810年,流通中的银行券数量超过10亿古尔登约合11亿塔勒,而几乎没有贵金属货币在流通,导致政府完全无法兑付这些纸币。1810年12月,政府强行暂停所有硬币形式的支付义务。仅仅三个月后,1811年2月20日,奥地利不得不宣布国家破产,发行一种新纸币——维也纳货币来兑换旧纸币,比值是1:5,也就是官宣一次性贬值80。然而国库里连兑付维也纳货币的金银也不够。到了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期间,国库再次严重紧张,又不得不再次发行货币。再次发行的货币无法再锚定金银,而是一种变相国债。

1815年5月,奥地利开始重新为其货币制度打造一个更为健全的基础。1816年6月1日,享有特权的奥地利国家银行成立,该银行效仿英格兰银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股份公司拥有发行纸币以稳定货币体系、为长期预算赤字提供融资和管理货币供应量的扩大等权利。

这一时期不过刚过去四年,距原来时空奥地利完全理顺纸币系统还有将近三十年,也就是说其纸币系统仍然混乱不堪。

谢绾笑了下,其实李斯特不调查,他也能想到,此时全欧洲除了英国,纸币都跟狗屎一样烂。只是奥地利的特别烂,因为其军事效率低下,导致其战争费用负担高于其他国家。

是时候请假币贩子彼得?冯?波尔来一趟鲁尔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