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找到工作(2 / 2)

洪流微澜 办公室里的家 1654 字 11个月前

“这么说可能有点不礼貌”德莱塞语气生硬,“据我所知中国目前是被野蛮的鞑靼人统治,您的枪械技术不可能比法国更先进,而我正是在巴黎学习的枪械技术。”

谢绾一时语塞。德莱塞这家伙在法国待了五年,而法国人对中国是了解的,“睡狮”就是拿破仑闲聊时随口的评价。看来德莱塞不像老德莱塞那么好糊弄。

“那您好歹看看我的设计,或许对您有点帮助。您有笔吗?我给您画一下。”面对不友好的德莱塞,谢绾陪着笑脸赶紧接话。

德莱塞看了谢绾一眼,从旁边桌子上拿起像碳棒一样的铜杆铅笔和一张报纸递给他。

“您画吧,我先去工作了。”

谢绾手绘机械设计图是专家级别的,他现在需要确定的是,应该用哪一款设计来吸引德莱塞。

原来时空中,德莱塞直到1836年才弄出第一个后膛枪针发枪的设计,而且极不成熟,又过了5年才定型为德莱塞M1841针发枪。不过这款步枪的缺陷也很多,十几年后就过时了。即使如此,德莱塞的第一个设计仍然是划时代的。

谢绾很清楚,在现代社会,顶级科技公司都是一边市场化,一边做研究储备,顶级技术是不会出现在市场中的。何况他也担心过快提升技术,会导致历史进程过快而变得他无法预知。思索再三,他拿起铅笔,在报纸上画了德莱塞本人最初那个并不完善的设计草图。画好之后,他走到德莱塞面前,把报纸递给他。

德莱塞拿着报纸看了一眼,皱皱眉头。机械设计图很早就有,但像谢绾这样作图,是起源于1799年法国学者蒙日的《画法几何》,据此时也不过十五年,即使在法国也没有普遍应用,何况谢绾的作图规范还是又经过两个世纪优化的。工匠出身的德莱塞文化程度一般,基本看不懂。但这位资深工匠敏锐地觉得这幅图很有意思。他拿着报纸,示意谢绾跟他到一旁的办公室里去。

在办公室里,谢绾给德莱塞具体解释了设计图,阐述了在装弹、射速、射距以及作战方面的优势。

当时的燧发枪子弹、发射药分离,分开装填,由于装弹麻烦,熟练的燧发枪手一分钟也只能发射两次;而且由于是前膛填装,弹药必须从上往下投入,还得用铁钎捅下去,所以士兵必须站立作战;

而”德莱塞M1841”针发枪的设计是弹药一体,熟练的士兵一分钟可以发射十次;同时,这种枪是后膛装填,意味着士兵可以以卧倒的姿态装填射击,减小了成为对方攻击目标的可能性,后膛枪机还有个好处是子弹可以做到贴合枪管大小,减少漏气,这使爆炸时的能量可以尽量转化为子弹出膛动能,使得射程增加一倍。这些优点,对战场取胜的意义是决定性的。

听完解释,德莱塞满脑子都是震惊和欣喜,作为一位已经搞了十多年枪械设计制造的工匠和商人,显然深知这个设计意味着什么。当然此时他刚刚接触设计理念,还没有看到原型枪,不可能知道这枪的缺陷,一时间还提不出什么质疑。

“德莱塞先生,这图并不完整,还有些部分我没有完整画出,还有些加工中的细节问题。”谢绾知道德莱塞这种资深工匠的能力和商人的狡猾,只要在思路上点破他,他就能继续走很远,不见得非要谢绾帮助。得赶紧拉住他,免得他过河拆桥。

“嗯……谢先生,您需要多少钱卖给我这个制作工艺?”德莱塞抬头看着谢绾,赶紧又补了一句,“整个埃尔福特地区,只有我能买这个工艺,价钱高了我可不要。“

谢绾盯着德莱塞奸商嘴脸,脑子里有了个计划。

“德莱塞先生,我需要一份工作,就是帮助您制作和改进这种枪。”谢绾准备先套住德莱塞,再一步步拉他上自己的船,摸到德莱塞的销售渠道——武器可不是在大街上就能卖出去的,如何搭上军队这个最大买家才是长久之计。

德莱塞拿着报纸,爱不释手的反复端详设计图,压根儿没注意谢绾鬼鬼祟祟的表情。他考虑了下谢绾的要求:让这个设计师帮自己制作出这种枪,比自己重新摸索效率更高,当自己学会制作这种枪之后,就可以让他滚蛋了。

俩人一拍即合,说好一个月三十个塔勒的工钱,外带免费食宿。谢绾本来打算签个一年的契约,德莱塞心疼他一个月三十塔勒的工钱,想早点让谢绾滚蛋,推三阻四地不愿签,谢绾也没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