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大臣很高兴,勋贵们很高兴,藩王们也很高兴。</P>
大学士们高兴的是他们能有更加广阔的天地施为,皇帝朱重八不喜他们,但要往外扩的藩王们,必须要他们。</P>
勋贵们高兴的是自己又有仗打了,又有好处拿了,说不定就能再往上挣一挣功勋,做到真正的与国同休。</P>
藩王们高兴的是他们在有生之年也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而不用蹉跎岁月,光当一个护卫。</P>
但有人高兴,就有人不高兴。</P>
“太子,你说为什么从始至终,那赵侍郎都一点儿反应也没有。”</P>
皇帝朱重八终究还是忘不掉赵征给他带来的恐惧。</P>
赵征有所行动时,他担心天下被赵征推翻。赵征没有行动时,他又担心赵征是在谋划更大的阴谋。</P>
太子朱标自然也是看得出这一点的。</P>
但他与自己的父皇皇帝朱重八不一样。</P>
他忌惮赵府吗?自然是忌惮的。</P>
但他更能冷静的思考,他知道,赵征不会造反。</P>
他只会让天下人自动造反。</P>
而且造的也不是他朱家的反,只是刚好是他朱家在做皇帝罢了。</P>
说起来这两件事好像是一样的。</P>
但经过专门挑出时间费心思考后,太子朱标觉得自己已经悟了。</P>
“父皇,藩王外扩,既能反哺,又能绝乱。”</P>
“这件事本来也是由赵府提出来的,是利于天下千秋之好事,赵侍郎自然只会支持。”</P>
太子朱标给出了自己的回答。</P>
让皇帝朱重八也找不到毛病。</P>
但他还是觉得有问题。</P>
“报!”</P>
正好此时,来自南河的奏报到了御书房。</P>
“赵府那几人可有什么异常?”</P>
如果说皇帝朱重八是文武大臣头顶上的乌云,那赵征就是皇帝朱重八头顶上的乌云。</P>
现在赵征变乖了,也如他所愿的,没有再作任何妖,他反而不习惯了。</P>
只是苦了来报信的这个锦衣卫。</P>
因为皇帝这么问,就不是想听不字,他只能赶紧从自己脑瓜里搜索赵征的异常。</P>
有什么异常呢?</P>
感觉一切都好像很正常。</P>
慢着,正常?</P>
“回陛下,其中异常繁多。”</P>
“其一,南河府大小官员隐约间皆以赵府巡查为首,无论品阶高低,皆顺耳听其号令。”</P>
“其二,赵府八府安抚使亲自坐镇放粮期间,竟拉着大小官员与灾民同吃同住,放粮时间段内,更开设放粮点临时衙门,时刻升堂办差。”</P>
“其三,周王殿下似得赵府巡查出谋,本次救灾采取以工代赈形式,南河受灾八府内,短时间便新修起数百蒙学学堂,授课先生皆为周王殿下府中宾客。”</P>
“其四,此次救灾过程中,赵府未争未显半寸名声,灾民皆颂周王殿下贤德!”</P>
这个锦衣卫在脑中思绪打开后,一股脑儿就把南河大小事都说了出来。</P>
他说的都是正常经过。</P>
本来也是赵征应该做的份内事。</P>
但听完后的皇帝朱重八与太子朱标,却感觉有些莫名的失望。</P>
赵征怎么会做一个正常臣子应该做的事呢?</P>
不,做到这个份上,也算不正常了。</P>
啥都不求,只是做事。</P>
只有典籍上,传说中在圣道教化下的官员,才能做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