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2经典桥段(1 / 2)

<b>inf</b> 宁静平和的村庄里,一名老妇人正在捆晒干的一种特殊的草叶,在蜀国,这种草叶可以用来打草鞋,穷人一生差不多都穿这样的鞋子。

老人的眼睛似乎已经不太好了,她用手抚摸着叶子,用粗糙的手指头感受着野草的湿度。如果摸上去已经非常干爽坚韧,那这些野草就是打一双草鞋的好材料。

佝偻着身躯,老人满是沟壑的脸上满是生活的艰辛,都说蜀国重商富有,可终究和他们这些乡下人没有半点儿关系。

那些城市里的老爷或许有钱,那些倒卖货物的家族贵人们或许富有,可蜀国的百姓们依旧过着原始古老的生活。

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每天都要从事大量的体力劳动,才能够养活自己和家人。如果不是大唐帝国带来的种种变化,他们或许这一辈子都不会经历什么改变。

不过随着大唐帝国的一些商业产品进入蜀国,蜀国的许多东西还是有了一些变化比如说引火用的火柴、比如说照明用的蜡烛、比如说建筑用的钉子……

没错,其实这些轻工业的产品,很容易就会入侵到一些落后的地区,然后被冠以“洋火”、“洋蜡”、“洋钉”之类的称呼。

比起那些可遇不可求的汽车飞机,能够照亮夜晚的蜡烛,能够修葺房屋的钉子,或许才是真正能够影响百姓的东西。

当然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来自大唐帝国的生产技术也确实降低了一些人们的生活成本,或者说将一些过去根本无法配给给老百姓的物资,变成日常的消耗品。

例如食用油,例如盐和白糖,例如一些廉价的布料。这些东西提升了蜀国人口,也终于让贫穷的蜀国老百姓穿上了衣服……

没错,穿上了衣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蜀国的普通老百姓们是没有衣服穿的。穿衣服是贵人,是大人物的特权,老百姓们一般都只能赤裸着上身,只在腰间缠一些东西遮羞。

那时候的蜀国女人很少出门活动,必须要出门也只能用母亲姐妹的衣服——她们共用一套或者两套衣服。

反正蜀地很热,气候变化不那么明显,年年岁岁的都这么过来了。一直到大唐帝国廉价的布料开始横行市场,摧毁了蜀国脆弱的纺织业。

就在老妇人准备把晾晒好了的草叶捆起来拿回家里的时候,远处传来了一个孩童稚嫩的喊声。

“奶奶!奶奶!”一个顽童快步从村口跑了过来,身上的衣服打满了补丁。孩童一边跑一边跌倒,然后爬起来继续跑向自己的祖母。

老妇人停下了手里的活计,望向了自己的孙子。她很担心自己的孙子的安全,可最近的情况不那么太平,村子里的人研究决定,让孩童轮流去外面放哨。

秦国人打过来的时候,杀了几个人,在村子里安排了一个管事的,这个人在几个月前上报了村子里的青壮数量,后来秦国人就过来抓走了七八个男人。

谁也不知道这些男人去了哪里,后来一个人逃了回来,说是秦军让他们挖战壕,后来还给他们枪,让他们去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