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手中的千里镜,眺望城外远处的山川景貌,嬴政畅然一笑。</P>
江南变化如此,明证当初自己的决定。</P>
王弟想要偷懒,想要得闲,是不能够的。</P>
自己年长王弟许多,帝国大业刚成,百废俱兴,王弟如何可以歇息?欲要让王弟待在咸阳辅佐自己。</P>
又觉太大材小用了。</P>
保不齐,因李斯他们的存在,王弟在咸阳更为清闲。</P>
外放?</P>
以王弟的官爵,外放也没有合适的位置,帝国行郡县,并无封建邦国,否则,于王弟一处诸侯之地施为也挺好。</P>
王弟于郡县多支持。</P>
那件事也难为。</P>
思来想去,便是给王弟找了一桩大事情。</P>
在江南之前,王弟处理四郡之事就很好,江南之地广袤,诸多郡县并联,王弟正好给于总管督辖。</P>
同王弟商议之后,便是定下。</P>
现在。</P>
短短十年时间,王弟给自己上交这样的一份卷子。</P>
满分?</P>
更甚之!</P>
心中大欢喜。</P>
十年时间才过去一半,江南已经肉眼可见的焕然一新,再有十年?只会更好。</P>
王弟这十年来,多为江南诸郡奠就根基,以后王弟不在江南了,有那些根基之事,那些郡县也不会太差。</P>
“江南之地,李斯当年还在楚地的时候,也曾了解许多,还曾在江水走过。”</P>
“江南所知或许多了一些。”</P>
“一晃多年,再来江水,踏足江南,水陆多繁闹,民力虽少,时间生养可成。”</P>
“一处千百年来的蛮荒之地,在武真郡侯手上,若璞玉化开障碍,显露真身。”</P>
“从江南诸郡的一册册文书而观,随江南田亩增多,钱粮也会继续增加。”</P>
“大田令麾下的许多人,这些年来前往江南的不少,水利沟渠之事,多有落下。”</P>
“……”</P>
李斯近前一小步,拱手一力,也是多叹语。</P>
此间之地,也就自己一个楚人,正因为自己是楚人,才对江南的变化更有感触。</P>
如始皇帝陛下所言,楚国当年若是花费力气落于江南,那么,楚国的国力当不可限量。</P>
但!</P>
许多事情,现在想起来,多感怀。</P>
实则。</P>
成事在人。</P>
总管督辖江南之事,换另外一个人,欲有眼前模样,多不太可能,郡侯辅国大才。</P>
若非道者修行故,而今的江南说不定更好。</P>
“陛下!”</P>
“老臣以为,江南的好,太过于好了。”</P>
“眼下江南之地,有武真郡侯在这里总管督辖诸般事,诸郡之地,民力不多,许多事尚未出现。”</P>
“将来,再有二十年、三十年,江南的民力会两三倍的增加。”</P>
“江南的新式谷物又那般高产。”</P>
“民力多,谷物充足,诸郡自繁盛。”</P>
“江南之大,不逊色中原。”</P>
“中原之地,出了关外,便是一窥中原。”</P>
“江南,距离关中太远了一些。”</P>
“一处距离帝国很远,而又将来不逊色中原的地方,老臣以为……一些事当早早有谋!”</P>
“……”</P>
随李斯之后,大田令郑国亦是近前一小步,高山冠梳拢灰白的长发,黑色的锦衣官袍似是因浆洗之故,显得有些泛白。</P>
深深一礼。</P>
比起李斯的极其赞美,郑国觉得有些时候,一处地方太好了,就非好事了,就可能成就灾难。</P>
如中原之地。</P>
土地平坦,田亩肥沃,水域众多,千年来,多为诸夏核心之地,楚国之所以不将力量落于江南,不就是觊觎中原之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