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六韵试帖诗是要写八月的植物,这个陆杨随手在草稿纸上写了个桂花,便不打算继续往下写了。</P>
史论题是【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周是周朝,唐是唐朝,秦是指秦朝,魏为北魏。</P>
陆杨想了想,开始在草稿纸上分析题目。</P>
外是指诸侯藩镇,内是指中央集权。</P>
周朝实行分封制,把疆域土地划分给各诸侯,最后导致诸侯权力过大,朝廷难以控制,天子徒有其名。</P>
唐朝实行藩镇制,地方权力逐渐扩大,最后导致了藩镇割据,地方与朝廷对抗。</P>
秦魏实行中央集权,但效果也没比周唐实行的制度好多少。</P>
这道史论题便是要分析外重内轻,以及外轻内重这两种制度的优缺点。</P>
外重内轻,对外强大,但朝廷势弱,内部割据严重。</P>
外轻内重,朝廷集权,地方势弱,对外无援。</P>
所谓【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P>
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P>
这题若是明白历史,倒也算容易。</P>
陆杨看了看稿纸上写的,心里琢磨了会,也不打算做这题了。</P>
唉,意思意思就行了,他也懒。</P>
过几天又要动脑,还是要省点脑力,留着院试时再发挥。</P>
陆杨拿出干净的纸张,把之前那道经题的题目抄一遍,便开始写草稿。</P>
写完再检查和润色一下,没问题就可以誊写好交上去了。</P>
陆杨花的时间不多,半个时辰就放下了笔。</P>
想了想,陆杨起身打算去陈德仁那边看看。</P>
“子贤兄,你写好了吗?”</P>
陈德仁房间的窗户正对着院子。</P>
陆杨见陈德仁没动笔后,才上前问了一句。</P>
陈德仁抬头,把笔放下后,才回道:“还没呢,我打算把这四道题都写完。”</P>
“哦~”</P>
陆杨探头看了眼陈德仁放在一旁的几张废稿。</P>
上面密密麻麻的小字,对称又干净。</P>
想到自己那张勾勾画画,四道解题思路全写一起的草稿纸。</P>
陆杨便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些太颓废了。</P>
要不回房再写两道题?</P>
心是这样想,但陆杨又有些不想动。</P>
眼看陈德仁又准备动笔,陆杨连忙跟陈德仁说了句一会写完喊他后,便回房看书。</P>
写是不可能写的了,还是看会书吧。</P>
这天气实在是闷热,这么一会陆杨身上都是黏糊糊的。</P>
想着这一时半会的也不出门,陆杨便换了一套短衫。</P>
又去堂屋把那张旧躺椅搬到房间的窗户前。</P>
陆杨一边摇着刘晓亲手弄的蒲扇,一边躺着看书。</P>
阴凉的微风从大开的窗户跑进来,让陆杨有些昏昏欲睡。</P>
见这光线太亮,陆杨直接把一旁干净的棉巾搭在眼前。</P>
随手放下书,便一边摇扇子一边任由意识迷离。</P>
啪嗒一声,蒲扇落地,细微的鼾声响起。</P>
微风卷起书页,又略过陆杨垂下的发丝,最后归于平静。</P>
多情更似无情。</P>
陆柏和陈德义回来时,就发现院内静悄悄的。</P>
两人也不敢弄太大动静,把门关上后,便打算去看一下两人的情况。</P>
陈德仁房间在左侧,靠大门,陆杨房间在右侧,窗户都是面向院子开的。</P>
两人也不用走得太近,只稍微上前两步,抬抬头就能看到情况。</P>
陈德仁还在伏案疾书,陈德义看着心里就欣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