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已经感觉自己无所畏惧了,就让他看看自己到底能穿越多少历史出现偏差的平行世界。
很好,看着食堂壁挂电视里《百家讲坛》的老师讲大宋,“大宋军事学院第一届校长赵匡胤”,成功勾起了小白的兴趣。
赵大,人家是校长想做师长,你怎么师长做腻了想做校长啊?
“才统一南唐赵匡胤,暂时放缓了北上攻打北汉的角度,开始稳定国内局势,发展内部经济。
在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史书上都记载含糊的事情,赵匡胤突然软禁他弟弟赵光义就是赵匡胤很多政策的改变节点。
我们要了解一点,虽然赵匡胤是黄袍加身,手上很有权力的皇帝,但也不是什么时候,他说干什么都能干什么的。
在之前,他很疼爱自己这个弟弟,把开封都交给他管,但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突然之间就把这个弟弟关起来了。
满朝文武官员,还有另一个弟弟赵廷美,宫里的太后,以及赵匡胤他们三兄弟的孩子们,谁都没有提出任何抗议。
甚至赵光义最喜欢的长子赵元佐还被过继到了赵匡胤名下,这时候三兄弟都不缺儿子的,
各位,你们知道这件事有多难以解释了吧。
宋史没有记载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但是可以推测,一定是赵光义做了什么事情,大到所有人都对赵匡胤的处理没有意见。”
小白骄傲抬头,心想这我知道啊,绝对就是宋史赵光义干的事全都被赵大知道了,不然赵大这个疼弟弟的才不可能软禁赵光义呢。
电视里的教授继续:“在软禁了赵光义之后,宋太祖收到了朝廷里原南唐官员联名上书。内容不知道是什么,但是收到书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撤了给李煜违命侯封号,换了个衔华侯,还夸他文采斐然,是大宋文坛紫微星。
这个话就很奇怪,因为我们都知道,紫微星是帝星,李煜现在的身份是很不合适的。
以前李煜是南唐国主,没了南唐,现在只是大宋的贵族,赵匡胤前面给他封了违命侯,显然是不太喜欢他的,后面改了封号,还一改之前的态度,真的把李煜真的当做他大宋的文人一份子看待了。
这其中的转变看着难以理解,实际上也展现了赵匡胤心胸变开阔,不再搞地域歧视,开始把眼光放在天下的表现。
不过李煜也没有辜负赵匡胤的信任,他确实是文学天才,不止是我们公认的词帝,书法、制香、诗文,宋朝士人贵族们后喜欢玩的,都是李煜带起的潮流。”
小白悟了,这应该就是李煜被毒死的流言惹怒南唐人了,不过赵大也确实转变了心态,收拢到大宋境内的也开始看做自己人了。
他反正看穿了李煜没本事搞事的内核,也没必要再小气了,不如好好利用呢,至少李煜在这些贵族艺术上,那是真的天才。
“给李煜改封号就是一个信号,从这里开始,赵匡胤开始全面转变内政策略。
我们之前才讲他杯酒释兵权,但是后面开始,他不论是和官员还是武将谈事情,别人也都主动带酒来找他喝了,在赵匡胤的医生严令禁止他喝酒之前,北宋政治一度都是酒桌政治。”
这是与其被赵大找喝酒,不如自己主动找赵大喝酒,自带酒水,还能顺便避免下毒是吧?
小白觉得他真相了,果然就是怕被毒是吧!
但是把一个个车轮战,把赵匡胤喝到医生警告他戒酒的地步,这也太搞笑了。
曾经杯酒释兵权的时候,你有想过居然还会被酒找回场子的一天吗,赵大?
“在变化了对内的态度之后,赵匡胤开始做的第二件事,就是迁都洛阳,定都洛阳之后,他后面那些大刀阔斧的政策才为我们所熟知。
在最开始选都城的时候,赵匡胤就对到底定都哪里犹豫不决,当时的开封府尹就是赵光义,在赵光义被软禁之后,赵匡胤也做了要迁都的决定,这样大的事情,官员们居然没有几个反对的。
从这件事情我们也可以看出,在赵光义担任开封府尹的时候,应该是做了什么政治上让宋太祖忍无可忍的事情。”
他做的能让赵匡胤忍无可忍的事情太多了,小白随便想想都能想好几个,但是迁都的话,那不是因为黄河就是因为北边。
曾经也不喜欢宋朝的小白看到这里,眼睛是真的亮了。
宋朝怎么样,他不在乎,但是宋朝人不能被靖康耻那样侮辱欺负。
别的赵家皇帝能力好像也没几个突出的,还能做成什么样不好说,想改变大宋,感觉还真就赵匡胤这个祖宗能做得到了。
别的朝代是祖先改了对后面变化也不大,宋是后面彻底没救,只有前面赵大能救。
这么一想,赵匡胤真的好惨的,他搞不好整天提心吊胆都不敢死的。
“到了洛阳第一件事,赵匡胤就是先创办了大宋洛阳学院,除了学习传统读书人学的《论语》这些,还开始重视科技,全国召集有优秀经验的各行各业人员,把他们的行业经验总结成科学理论,开始招手授课。
配合学校建立的大型造纸厂和印刷厂,把总结出来的基础科学印成小册子,廉价售卖,科举内容也沿袭唐朝分科考取,但是分的科目更仔细,五年一次,录取名额不定,以防止录取的官员数目超过大宋实际需要的数目。”
早点分科定科举,就能开始早点开始科学教育,这方面赵大还挺雷厉风行。
冗官冗怕了,提早就把这个苗头掐死住,小白能理解。
别说什么又有落榜生去外族发展的话了,是放点人才去外面,还是把数不清的人养在朝廷里年年浪费钱,两头总得要一头。
很显然,赵大觉得冗官这个内部问题更重要。
“在综合学校建立起来之后,赵匡胤在洛阳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成立了大宋军事学院,自己担任第一任校长,原军队的各级将领们按照不同擅长的点,进去做老师。
大宋军校的招生每年名额固定只有200人,学费全免,招生培养的目标都是将军,里面除了军事化管理,上的课内容涵盖各个方面,军事、气象、军队管理、战略战术……等等。
比起洛阳学院的低廉学费与奖学金制度,军事学院免费招生,招生目标更严苛,每年年初会选一批,培训一个月就公开考试,最后只挑里面最优秀的200人继续学习,每一个都是人才中的人才。
就是这些人才,在后面对北汉的攻伐,和抵御契丹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有很多我们现在都耳熟能详的……
伴随着军校成立,赵匡胤对军队制度的改革,也让他成为我国陆军史上绕不开的话题……”
理解,小白很能理解,这就是被搞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