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这时候,某个地方节度使挪用公款做些什么,基本上朝廷就是睁只眼闭只眼训斥一番,可见一斑。
但是到了后世大明,那就是直接抄家问罪的,不同时空的律法的差异,导致他看海瑞每次念大明律都看得很稀奇。
实话说,李治是有点羡慕的,他的大唐各种世家姻亲错综复杂,他是真抄不了几个人的家,就算是今天杀了这个姓崔的,也顶多杀他和身边几个,杀不了整个姓崔的。
但是小小也得说个实话:“宋朝是养官养的太狠,明清是公认做官被剥的太狠,一年到头工资没多少还得倒贴钱,没干好什么轻则降职革职,重的自己和一家人都没命了。
郑泌昌被审时候说他还得贴钱养衙门,这也是在明清的普遍现象。
官府衣帽费、交通费、地方衙门行政管理费,这些都要官员自己负责,让人家贴钱给你们朱家工作,这再有信念感的正常人时间久了也要贪的。
不额外搞钱的话,别说家里了,是真的衙门都养不起。”
明清以前的官员怀疑自己听错了,官服的费用,和地方衙门的钱,这也是要官员自己出的?
汉唐的官员想了一下,这些钱要是他们的话,出倒是出的起,反正他们要么家里不缺钱,要么有的是合法方式能在弄回来。
但是明清那些个,就比如海瑞,家里本身就没什么钱,给母亲过生日也就是多花点钱买点肉罢了,是真的一点都不奢侈,清贫的看得人佩服。
这么点俸禄,他本来就过得在汉唐宋的官员眼里够寒酸了,居然还要管手下官员的俸禄?
小小停了下,继续道:“可一边官员穷,一边姓朱的宗室肥得流油,这凭什么。
大清八旗后面再烂,也总是能出几个做事的人,人家也是要给大清干活的,你们也不让宗室干活,就干养着他们。
明末朱家被起义军基本屠戮殆尽,每到一地,先杀朱氏子孙。我们后人是在你们眼里温室长大的,看福王被做成菜也都觉得活该,这就是孽力回馈。”
姓朱的皇帝和宗室们无话可说,想想以后朱姓子孙被起义军一个个杀,甚至各种花式死法,他们都头皮发麻。
被骂到的朱元璋又想去揍儿子了,他可是记得,好像就是因为朱棣藩王造反上位,对后面藩王待遇更好了。
他没有问主播讨要方法,主播也就才考完试而已,这种事情问她没有用。
他才是生活在大明的人,最应该清楚,也必须清楚他的大明是什么样子,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去制定一个合理的,合适大明的政策。
幸运儿李治有其他的问题:“那个挂着北镇抚司牌子的,都是什么人?”
郑泌昌那么油滑的官员,见了朱七就跟耗子见了猫似的,吓的冷汗直冒,这太稀奇了。
李治能猜出点这个北镇抚司的任务,但猜肯定是猜不出全套的。
小小找了资料给他们看。
朱七他们都是明朝的锦衣卫,明太祖朱元璋创立的,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把锦衣卫分成南北两个镇抚司。
南镇抚司的职能是负责本卫的法纪、军纪、文书等;而北镇抚司专理诏狱,可以自行逮捕、侦讯、行刑、处决,不必经过刑部等机构。
唐朝的皇帝对明朝的政治还是不太了解,看完的李治一顿,完全没想到明朝会弄出这么不受朝廷审查监管,没责任但权力无限的部门。
北镇抚司手里有权有人,能把除了皇帝以外的所有官员都抓起来,完完全全就是皇帝手下的鹰犬。
官员是应该被适当监管,但御史如果做不了这个可以再想想其他的新部门,而不是被这样的鹰犬看着。
哪怕是李治,都觉得不能对官员苛刻到这个地步,对官员任意责罚打杀。
大宋的官员都看傻了,他们就是指着皇帝骂,也顶多是被贬到天南地北去,不会在朝廷丢命。
顶多是去了外地水土不服病死而已,二者性质不太一样。
在大明做官,没钱到养不活一家老小,要么贴钱上班要么贪污,一贪污还有锦衣卫这种部门随时抓你,可能都没有什么刑部或者大理寺审理就直接人没了,哪有这样的道理?
现在是充分理解郑泌昌看见朱七那个发抖的样子了,他能不抖吗,朱七是真的能直接把他抓进诏狱,直接动手把他弄死了都没处说的存在。
除非皇帝愿意额外过问,否则那真是死就死了。
谢谢主播,他们又一次感受到了在大宋做官的快乐。
到了魏晋,那都是乱世,到了汉唐,他们这些人没家世都做不了官,到了明清,都是皇帝奴才,只有在大宋,他们是高贵的士大夫,不缺地位不缺钱的那种。
海瑞本人精神状态还好,在最开始的尴尬过去之后,他更关注的就是里面种种官场纠葛。
朝廷衙门的事情怎么运作,赈灾、对上、对下都怎么弄,这些才是他好奇的。
剧里面的浙江官场浑水一滩,但里面也仍有胡宗宪、海瑞这样的的人来清一清。
直到后面出场的赵贞吉戏份逐渐增多,才让海瑞看的心冷起来。
赵贞吉是清流的人,也是科举上位的官员,整个人油滑的不行,聪明的很。
这样的官,不好美色,不好金钱,不贪不抢,看着是个蛮不错的正派人物,但是他好权。
他好权,兴趣就是一心往上爬,所以能说出‘苦一苦百姓,骂名我来担’这种话。
他当然能担,反正他担了,只要浙江不乱,他第二年就能调走,后面浙江又发展出了什么样的事与他无关,他可以安安稳稳的调入内阁,再等些年做新的赵阁老。
可这样不爱金钱、不好女色、不慕名利的官,在海瑞眼里,和那些贪官奸臣没有区别,甚至他们清醒着去干损民害国的事,带来的危害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