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们觉得没错,彼此交换眼神,小声说还是要跟着学。</P>
留在苦寒的关外守着边境是职责,不说后世,透过天幕看见现在南边、京城那边都远胜关外的繁华,他们谁又能真的心里一点想法都没有呢?</P>
父祖一辈归顺皇太极是为了生活,但也不是让生活就此固定。</P>
能在暖和的屋子里吃上口热的粮食,谁又愿意大冬天还来山林里打猎,和更凶猛的猛兽抢食呢。</P>
选考题也不用多说,大家压根看不懂,就等着主播结束考卷,把手语课程换为盲文课程后抽幸运观众呢。</P>
【1.秦:祁木 2.汉:沈回 3.汉:韩钰 4.魏:周巷 5:唐:周六生 6.唐:董大 7.宋:庆信 8.明:关轻竹 9.明:吕文龙 10清:齐大胜】</P>
今天的第一位幸运观众祁木迫不及待道:“主播,生长素到底是什么,能被炼出来做肥吗?”</P>
【“生长素学名吲哚乙酸,分子式为c10h9No2。”</P>
提笔写下它的化学公式,小小电脑搜出生长素的纯品图片给他们看。</P>
“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三者的最适浓度是茎>芽>根。</P>
植物自身,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都能通过色氨酸来合成。</P>
作为最早发现的促进植物生长的激素,它的确是可以人工合成的,不过工艺我不清楚,重要的用途是除草、防止落果、调节休眠、贮藏这些。”】</P>
制造的工艺主播一个小姑娘不懂太正常了,参考纯碱,想想那些外面对华封锁的技术,大家都能理解。</P>
化学式都列出来了,朱厚熜觉得应该人工合成问题不大,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可以给他试验操纵的机器。</P>
想想那些轰隆隆动起来的工厂,还是需要电汽机械之类的物理大才。</P>
期待用它来施肥,好让植物长得更高更大的人:等等,生长素,你们怎么会用来除草?</P>
想来想去,他们猜测是不是就和肥浇多了一样,坏了根部来解决野草,但后世就不怕伤到正经粮食吗?</P>
董仲舒同时代的,儒家谷梁学派的沈回抓紧幸运上榜的机会,来给历朝辟谣。</P>
阴阳五行,那不是我们儒家的东西,主播昨天翻得董仲舒的那些思想,都是他个人的,你们可以叫他董子,但儒宗称呼什么的,我们儒家人也不认,那些东西绝不是我们儒家的东西!</P>
考虑到主播不一定知道他们这时候公羊和谷梁的关系,沈回还贴心的拿出师们大家早就整理好的内容。都是他们最近和公羊那边辩驳的高光文章,里面详细阐述了两者的不一样,他们怎么好的,还有白话文翻译。</P>
他最后还贴心表示,主播有什么想知道的都可以随时主播问他们,不需要悬赏,他们很乐意给她解疑答惑,一副生怕学派思想后世凋敝无人的紧张态度。</P>
秦的儒家们眼前一亮:没错,我们儒家没这些个东西,后人澄清的好!</P>
其他百家们原本还觉得这人说得好,那根本都不是儒家的东西!后来一想,儒家还能有后人一直澄清,他们以后都没多少后人能继承他们的知识。</P>
怒火又起来了,他们学派断绝的原因绝对就是儒家给他们都删干净了!</P>
没多少学习资源的人这时候都赶紧记录,这都是他们接触不到的知识。</P>
【小小快速扫完,那些儒家经典的东西让系统帮她存了,以后有时间再细看吧。</P>
“二号幸运观众,你也不用太担心。</P>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这些先贤们的经典文章,语文书里也都有节选让我们学习,我们还是很喜欢这些从前的伟大人物的。</P>
讨厌儒家的三纲五常,厌恶手不能提的文弱儒生,但喜欢仁义礼智信,推崇君子六艺的儒家。</P>
我们喜欢的孔子也不是那个佝偻着背,高高供奉起来的画像,而是缘木求鱼、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教无类,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孔子。”】</P>
儒家人放心了,虽然主播家里没有他们的书,但是课本上也是有相关学习内容的。</P>
喜欢一部分没问题,好歹他们一天天功课那么多,能喜欢就不要多强求了。</P>
就是宋朝以前的读书人们表情疑惑。</P>
主播他们皇帝都没有了,宗族也不在意了,讨厌三纲五常这很正常,可什么叫‘手不能提’的文弱儒生?</P>
我们儒生就算不是人人都能御马射猎,扛个十几斤竹简,甚至自己拿刀劈竹竹子做简都有啊,手不能提这是什么废人啊!</P>
宋朝以后,的确是手不能提,也把射箭之类的看做粗俗武夫之类才会做的行为,三纲五常就是人生行动教条的书生们脸颊生疼。</P>
但是是主播,我们也讲究仁义礼智信啊,而且君子六艺是好,但是骑马射箭弹琴什么的,哪里是小门小户读书人能供得起的。</P>
本来还在吃瓜看戏,但是突然因为三纲五常觉得情况不对的刘彻有点心虚。</P>
后人那么讨厌这个,认为这才是禁锢华夏思想的根源,那对他这个定下这一套东西的汉武帝……不会也骂的很凶吧?</P>
没读过书的屠夫惊道:“我只知道以德报怨这四个字,原来孔子说的是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吗?”</P>
同样没听过原句的卖菜大婶拉住街上唯一读过书的老秀才,问:“张秀才,以德报德我听得懂,以直报怨是什么意思?”</P>
好脾气的老秀才解释道:“是不记前仇,以公道正直对待怨恨的人即可的意思”</P>
周围凑过来听的人都奇了,他们都是只听过以德报怨,没听过以直报怨呢。</P>
老秀才听他们这么议论,也是只能叹气,很多儒家经典原有的东西根本就不是那个意思,可是普通人知道的,却都是这些格外让人诟病的。</P>
那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P>
他思虑过,只是无法明说。</P>
【小小补充道:“我们也很清楚儒家后期的东西和孔子本人的思想相差甚远。</P>
近代时候,我们和先辈们喊的口号也是‘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P>
主播,等等!</P>
孔家店?</P>
打到,救出,这都是我们想的那个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