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安排(2 / 2)

对于张尧他们灌输的东西,他们一开始就只能背下来,后面听着三位院士手把手教他们,再揉碎了和他们解释,才慢慢理解的。</P>

但也只是理解,想要融会贯通是不可能了,这些工程师表示自己没这个脑子。</P>

说起来他们也是顶尖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业内也是顶级专家。怎么和这三位一比,觉得自己和猪一样。</P>

三十岁不到就能成为院士的人果然都是变态!</P>

张尧并不担心这些会背叛,不提他们都是国安那边的秘密人才,只这些代码对不同机器的适配度就不一样。想要直接抄答案简直就是作死。</P>

他们设计是独一无二的,没有足够的硬件打底,想要做出来一模一样的东西,痴心妄想。</P>

张尧这段时间并不仅仅是在做这一件事,离子体稳定性虽然对其他做可控核聚变的团队来说是个难题,但对sun装置并不是。</P>

他在担心材料问题。</P>

核聚变反应产生的中子会对反应容器壁造成辐射损伤,因此需要开发出能够承受长时间中子辐射的材料。</P>

此外,高温等离子体也会对容器壁造成热应力,所以要求材料具有极高的耐热性和机械强度。</P>

可想要达到这种性能材料却不容易找,目前主流的奥氏体不锈钢和马氏体钢性能均不能让张尧满意。</P>

张尧叹了口气道:“看来还是要靠自己。既然没有现成的那只能另外设计了。”</P>

不过让张尧有点头痛的是,这个材料不好找,想要同时具备耐热性和机械强度的材料只有两类,无机化合物材料和高分子聚合物材料。</P>

金属材料中张尧并没有发现什么太合适的东西,某些高聚物的性能很不错,但最后张尧还是盯上碳。</P>

没错,这是世界上很普遍的一种元素,但它的构成可是千变万化,无论是人体构成,还是GS—8超导都和它息息相关。</P>

张尧选的是Sic复合材料,这类材料在极端的核聚变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主要面对高剂量的氢同位素和氦离子作用、高强中子辐照以及高强热冲击。</P>

但单纯的Sic材料可能还不够,需要用碳纤维再次增强。</P>

这个课题张尧最后选择了交给李君磊教授来做。</P>

李教授这几年的研究方向就是这个,作为他曾经的导师,张尧对他的能力是认可的。但受困于科院的条件,他的能力没有被完全展现出来。</P>

这次项目算是他和李教授的第一次正式合作。之前他和缘梦合作的项目不算内。</P>

李君磊教授这些年过的是春风得意,谁能想到一个普通院校的教授居然能评上长江学者,就想谁也不明白,为什么高高在上的张尧院士会如此青睐一个普通院校的教授。</P>

他们就像一对关系很好的忘年交一样,就连诺贝尔物理奖都带着他一起去。</P>

好的项目更是从不吝啬给他,缘梦公司的仪器也是随便他用,尽管李教授很少来。</P>

面对张尧有时候奇怪的行为,姜复和王浩他们从来不会过多的询问,对他们来说张尧认同的人,自然有可取之处。</P>

后来接触久了之后,发现这老头确实挺有意思的。</P>

几人在这方面都差不多,把爱屋及乌,恨屋及乌做到了几乎极致。就比如王浩那个渣爹,没少被其他几人下绊子,坑的他后来再也不敢踏门。</P>

李君磊教授的火热,也给张尧前世的母校科院带了不少的资源。加上张尧明里暗里帮了几次后,科院已经几个学科评上了双一流学科。</P>

这次张尧找李君磊教授合作Sic材料材料的改进,并不仅仅是因为想要帮他。</P>

张尧再怎么想不开也不会用国家的资源来还他个人的人情。</P>

只是因为在他认识的人中,这个人在这方面更了解,也最值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