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劳务输出(2 / 2)

重生之一路随心 陈随心 1393 字 10个月前

“好了,收工。”随心对李维均笑道。

李维均笑着点头,说道:“开始,我还在想,家里会不会忙不过来,现在看,我爸他们费不了多大劲,就能搞完双抢的。”

随心笑道:“这说明农村劳动力过剩,以前大家是没卖力,就象二十匹马力的手扶拖拉机不加油门,只用十匹马力冒着黑烟慢慢爬坡。”

“你这比喻蛮象!”李维均笑道。

“这些过剩劳动力,可以进城去找事做,我们到城里上大学后,是能够帮亲朋戚友介绍工作挣钱的,就象当工人一样。”随心不由点拔道,现在城市就需要临时工了,城市建设在逐渐开始,劳动力需求增加,而城市的正式工呢,怕吃苦受累,挑三拣四磨洋工,倒逼单位宁愿养着他们,也更愿意找能吃苦耐劳的农民来做工,特别是环卫部门走在了用农民工的前头,这时候农村劳力去要个活干,十拿九稳,月工资还不低,不过肯定没有正式工的工资高和福利享受。

“这样啊!那我把我大老弟带去。”李维均喜道。

“你啊,不要见风就是雨,合适的才行。如果他脑瓜灵活,自己去做买卖,办商店,或去学厨师,将来自己开饭店都行,并不是非要去给别人做工,拿几个辛苦钱了事。另外,其他人也可以到沿海特区的合资、独资工厂公司去做工。”随心笑着指点道。

随心同时在心中考虑,“劳务输出”,这也是爸爸的一个政绩增长点。爸爸可以用区n的名义委派人出去为农民找活干,可以督促用工单位签协议,特别是劳保协议,别让工伤致残者失去生活保障,反而要发点小财才行,这道理讲得通。区n可以派人管理,开始可以收少许管理费用于报销区里派在当地的工作人员的交通费用,多了当然可以挪作他用。当然,出去的工作人员可能“下海”或搞第二职业经商,这都没问题,“近墨者黑”而已,人走了可以再派人,必定趋之若鹜,搞第二职业的人只要做好了自己本职工作也行,但不可触犯的底线是绝不能用塘湾区n的名义招摇撞骗,谁举报谁有功,甚至可以替换这人的工作。

现在江南省还没“打工”的说法,这一来自租界地区的词,要等到在岭南流行开后,才会逐渐流行到全国各地。

“打工”是一个界限模糊,定义混乱,是一个在一定时期内,专家和学者都不能准确界定的名词。有人把其定义为:一个描述社会生产关系的俚语,主要是指从业人员在某个固定或不固定的利益主体下,获取一定生活资源的劳动手段。

不好界定“打工”这词,是因为存在争议。

“我是激动了点,我以前根本没想到还有这种好事。”李维均真心道。

“社会在改革开放,在打开国门,多看点报纸,特别是参考消息,它介绍什么,我想,它可能就在喻意我们也可以这么做,要知道,报纸是党和国家的喉舌,它有目的的,就象公社的大喇叭,里面喊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是不是?你以后也可以这么考虑问题。”随心一是真心教他,二是不让他产生自己先知先觉的想法。

李维均象开了窍似的点头,也更佩服随心,他的观点看法也不是凭空而来。

“随心,你俩在说什么?”杨扬见儿子和夏梅的表侄在一起说得起劲,还不返回队伍,就高声问。

“我们过去。这一年里你多的不必想,专心复读,为的是美好未来。”随心有点象在上世里和儿子谈话的口吻,这形成的习惯很难改,但在李维均听来却是随心的真心话。

“妈妈,我们在说,以后农村的劳力多了,可以去沿海特区的工厂公司做工,爸爸他们区n可以做好这项工作,让农民增加收入,各方都赢。”随心给妈妈讲真话。

“你啊,就担心你爸没事做。”杨扬嘴里是这么讲,但实际上却和夏梅一样眼睛亮了。

杨扬跟着说道:“你这脑袋里东西多啊,这是个最好的办法,农民种的粮食再多也值不了几个钱,去外面挣现钱,那当然比窝在家里好了,给别家打零工也有六七角、七角工钱呢,特区的工资听说好高的。”杨扬说着,自己都兴奋起来,“不错,不错,这主意好。”

“当然好,也不看看我是谁的儿子!”随心转弯抹角拍妈妈马屁,逗妈妈高兴。

这种少见的口吻逗得大家直乐,女孩们的“咯咯”娇笑格外悦耳。

提供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节首发,txt电子书格式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