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元户”是这个时候流行的一个新名词,“万元户”的由来,始于新通社的两篇报道。
1980年4月18日,新通社通稿雁滩的春天中提到:1979年末,兰州滩雁公社社员季德祥,从队里分了一万元钱,社员们把他家叫作“万元户”、“村里的高干”。
1979年11月17日,新通社又以图片报道了临清岔八路镇昭汝兰一家植棉纯收入10239元的事情,先后被国内外50余家新闻媒体转载采用。
自此,“万元户”在全国范围内流行起来,成为20世纪80年代最受关注的词汇之一。
“万元户”的出现,得益于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
1979年,有高官提出“让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的构想,为此国家对农村政策和城市政策作了较大调整。在农村,推行农业承包责任制。一些农户靠个人或全家的埋头苦干,加上懂技术善经营,迅速成为农村致富尖子在城镇,企业实行层层承包,按劳分配一批接一批的城里人或迫于生计压力,或为了实现人生价值,纷纷“下海”,从事个体工商业或者开公司。有了国家政策作保证,人们不再担心被割“资本主义尾巴”,也不再担心劳动所得会化为乌有。
1981年,国家明确提出,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形式,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随后,国务院颁布关于城镇非农业个体经济若干政策性规定,对个体经济重新定位,个体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1982年12月4日,在第五届第三次国会上通过的宪法中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权益。”
从此,个体经济的地位正式得到了认可。
个体经济,说白了就是单干,这需要单干的个体有一定的能力,主要是对市场的把握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当然,要想先富裕起来,不能排除一些所谓的能人采取潜规则办事,这样就出现了竞争的不平等。
随心通过上世的所见听闻,特别是从知道内幕的文中了解到,那些当年先富裕起来的人,除了那些老实巴交的农民可能重新返贫外,有些富甲一方,成了亿万富翁,有些进入政界,有些则移民海外。遗憾的是,很多先富户对当地的穷人漠不关心,让“先富带后富”没充分体现,大多成了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
随心自然不能让周远仁这些人昙花一现,必须紧跟那顺口溜、调侃走,“万元不算富,十万刚起步,百万才是真正富。”“十万元户刚起步,百万元户马马虎虎,千万元户才算富。”
这其实也有通货膨胀的缘故,物质生产丰富的程度跟不上钞票印刷发行的速度,等量的物质,购买力就看谁手上的纸钞多了,也可以说,比谁手上拿的特定纸张多。
提供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节首发,txt电子书格式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