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贤暗想:人欲即天理,的确过分了点。不过我心即天理,是王阳明心学的重要论断。于是道:“阳明先生主张:我心即天理。王先生以为如何。”
王元鼎:“这个——小可空负家祖威名,虽粗通文墨,但是这么艰深的道理,小可也不甚了了。所能做的不过是整理一下家祖的文稿,以供后学参考。至于道理,实在不敢以家祖的传人自居。倒是夏先生颇得家祖真传,这善恶良知的道理,山长还是问夏先生的好。”
王进贤点点头:看来这两人中夏廷美倒是主心骨,王元鼎不过是一块金字招牌罢了。
王进贤:“以后你也劝劝夏先生,寻山义学规模尚小,从学者也没什么根基,以后就教教文字,不要再教什么天理良知之类的道理,学生们一知半解,就拿出来抖搂,闹出事情来,反不为美。”
王元鼎:“王把总说的是,我也是这个意思。”
九、
赵尔汲进得门来,深鞠一躬,稽首道:“王先生。”
王进贤:“我是你先生,夏先生就不是你先生?”
赵尔汲:“他虽然是我先生,但是他的说法有违先圣的教训,即使他是我先生,我也要和他理论到底。”
王进贤:“胡闹,跪下。”
赵尔汲一脸不服气地跪下了。
王进贤:“说,为什么对夏先生动手。”
赵尔汲:“因为他在课上讲‘人欲即天理’,朱子说‘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当今的世道,人欲熏天,天理暗弱。庙堂之上,邪党当道;江湖之远,世风日下。金钱万能,青楼遍地。夏老儿——”
王进贤:“夏先生!”
赵尔汲:“是。夏——先生他还说什么‘人欲即天理’,讲什么自然之道,跟随自己的内心。让天下人不遵守天理而遵从己欲,就是让人沉迷于物欲、情欲、,纸醉金迷、醉生梦死,不从圣人之言。如此一来,君臣之纲、父子之纲、夫妇之纲荡然无存,不是彻头彻尾的歪理邪说又是什么?”
看到他一副慷慨陈词的样子,王进贤忍不住乐了:“尔汲,‘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好的,但是你还年轻,很多事情不明白,还看不透。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读书,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啊。如果你对夏先生的说法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完全可以课下同夏先生探讨,怎么能动手呢!”
赵尔汲气鼓鼓的道:“听他讲那些歪理邪说,学生一时激愤。”
王进贤:“一时激愤?你先动的手对不对?”王进贤突然声音高了八度,一拍桌子,赵尔汲吓得一激灵,伏在了地上。
王进贤:“不管什么原因,你出手打人就是不对。你还口口声声说什么君臣父子之纲,你的师生之道呢?”
赵尔汲:“我从来没把他当老师。”
王进贤气的又一拍桌子:“还嘴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你比孔圣如何?夏先生60多岁了,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多,当你个老师绰绰有余。”
赵尔汲:“就是个识字的农民而已。”
王进贤:“农民怎么了?你试试三天别吃饭。你瞧瞧你,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农乃国之本,你连种地都不懂,到哪里也当不了好官。顾宪成、高攀龙都说要格一草一木之理。你倒好,居然看不起农民。从今晚起,禁闭三天,好好反省反省。第一,瞧不起劳动者,看不上一草一木之理;第二,动不动就打架,用暴力破坏正常的理论探讨,泾阳【1】和景逸【2】都主张辩论式的学习,你不是很崇敬他们吗!为什么动粗?比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都不如。第三,既然承认君臣父子之道,却违背师生之道,做出有违体统的事情,难道还不该反省吗!”
【1】顾宪成字泾阳。。
【2】高攀龙字景逸。。
十、
关了赵尔汲的禁闭,王进贤长吁了一口气,就剩下夏廷美夏老先生了,也是最难对付的一位老人家。不但有知识、有实践,年纪又大,有见识,有经验,构建的理论已成体系,轻易之间难以撼动。王进贤觉得头疼,自从当上把总之后,他发现自己的激情时刻少了很多,遇事都要考量再三才出手,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芝麻绿豆大的事都能考虑到。累,累的不行,睡眠也少了,还不困,大概是肾上腺素起作用了吧。他有气无力地吩咐贾大岭:“把夏先生请来吧。”
“夏老先生,没有受伤吧!”王进贤关心地问道。
夏廷美:“没事,你找我来是说打架的事情吧。其实是那小子听差了,我说的是:悟则人欲即天理,迷则天理亦人欲。这小子断章取义,非说我说的是“人欲即天理”,我说什么都不信,就是瞧我不顺眼罢了。这个架迟早给打,晚打不如早打。打一打也好,这小子成天眼高过顶,目中无人,总以为自己读书多就盛气凌人,现在不杀一杀他的锐气,早晚要出事的。现在出事,及早悔悟,今后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刚才,王把总教训过他了吧,让他早早清醒,是好事。这个世界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王进贤的嘴巴张开来半天没合上,他考虑了很多种问答,却没想道夏廷美会这么看这个问题。他试探道:“难道是夏先生故意激怒于他?”
夏廷美一摆手:“还用激怒吗,看我不顺眼,怎么做都不对。”
王进贤点点头:“我刚才已经责骂他了,关他三天禁闭。希望他能早点清醒。嗯,夏先生,这些学生年纪还小,给他们讲什么‘天理人欲’的大道理,他们也听不懂,就明白点皮毛容易偏激,您看看以后是不是就不要讲这些大道理了。”
夏廷美一瞪眼:“读书就是为了要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谁都不是一下子成为圣贤的,孔圣不行,阳明也不行。要是就教教识字,其他什么都不懂,今后如何做人做事!况且,天下有什么事情没有道理呢!端茶有端茶的道理,做饭有做饭的道理,种地有种地的道理,哪里有空教书不讲道理的道理。谁都年轻过,我当年也曾经执着于‘自然’,后来遇到弱侯【1】,才明白执着于‘自然’便是不自然,只有抛去对‘自然’的执着才是真正的自然,我这才幡然醒悟,抛去了对于‘自然’的执着。年轻人都有一个过程,不能因噎废食,因为他们不成熟,就不让他们学道理。”
夏廷美侃侃而谈,一席话把王进贤给噎了回去。谈话一时陷入僵局。
【1】焦竑(1540—1620年),字弱侯,号漪园,又号澹园,又号龙洞山农。万历17年(1589年)会试北京,得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皇长子侍读等职。他博览群书、严谨治学,尤精于文史、哲学,为晚明杰出的思想家、藏书家、古音学家、文献考据学家。
十一、
王进贤以手叩桌,不由思索起来:夏廷美所说都是王阳明“心学”的道理,说的也的确是对的,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道理,读书就是为了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王阳明的心学,其实是朱陆合流的功夫,即包含唯物主义,也包含唯心主义。但是由于时代的需要,唯心主义的部分被放大了,而唯物主义的部分被忽略了,这从“心学”的称呼上就可以看出。“我心即天理”具有极为强大的思想解放的意义,但是仅仅如此只能完成对旧的思想体系的破坏的工作,却无法完成建立新的思想体系的工作。因为任何社会都是需要秩序的,硬的方法是威权,区别在于以什么为威权,是以法律、还是个人、还是神明;软的方法则是道德习俗。朱子【1】把天理作为维护统治秩序在思想上的威权,而“心学”则打破了这种威权,打破了这种秩序。问题是打破了旧的威权之后建立什么样的新威权,心学却不甚了了,没有下文。造成只破坏不建设的后果,在明末引起思想的混乱。因此在明末思想解放固然是好事,但是要真正建立新的思想权威绝不能仅仅依靠唯心主义,必须依靠唯物主义,从这一点上看:天理是必须要承认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朱子的天理是为了维护旧的封建统治秩序,必须将其从天理的权威宝座上打倒,树立新的天理代替旧的天理。如此看来,东林的学说倒更富建设性,而泰州学派充其量是个破坏者,当然在那个时期,破坏也是很重要的任务。二者都不是歪理邪说,毕竟唯心主义还有激励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虽然时机尚有些早,但是再不拿出点新东西,在封建社会的大环境下,即使寻山所这样还十分弱小的体系,也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危险。任何革命、改革、改朝换代都不仅仅是一支军队的问题,仅仅一支军队叫流寇或武装集团,加上经济因素叫军阀,加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思想才可能被称之为革命。
王进贤:“三弟,你去端一盆水来。”
王进贤找来一块木头、一块石头,投进投入贾大岭端来的那盆水中。他问夏廷美:“夏老先生,你说将石头和木头投入水中,为什么木头漂了起来,而石头却沉下去了呢?”
夏廷美一撇嘴:“木头轻,石头重呗。”
王进贤笑嘻嘻地从外面又找来一块更大的木头:“夏先生,这块木头比那块石头重吧,为什么他还漂在水上?”
这回轮到夏廷美目瞪口呆、哑口无言了。
【1】朱熹
十二、
根据王进贤的指示,薛风祚和齐仓来到了登州。第二天,王进贤就举办讲座。参加的人都是寻山所和寻山义学的核心人物。有卢国仕、齐仓、夏廷美、王元鼎、赵尔汲、薛风祚,连霍世刚都乘着担架来到课堂,这四十军棍,王进贤可没手下留情。
王进贤:“大家都知道,前几天我们这里有人因为学术问题打架,相关人员都已经做了处理,我希望在座的所有人明白、牢牢记住:学术上的争执,绝不可以用暴力解决。”
王进贤环视一遍,让大家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肃性,接着道“学术上的问题,我也愿意和大家伙一起探讨,这几天我也一直在思考,琢磨出来9个字,权当抛砖引玉吧。”
王进贤转身在黑板上写了9个大字。这个黑板也是王进贤在试制水泥时的副产品,用石灰混水抹在墙上,形成坚硬的表层,用木炭在其上书写,因此是灰底黑字,推出后大受欢迎,很快在寻山义学使用上了。
王进贤写的9个大字是:明天理,求发展,致良知。
王进贤:“我前几天和夏老先生探讨,不管多大多沉的木头投入水中都会漂浮,不管多轻多小的石头投入水中都会沉底。夏老先生,你可想明白其中的道理。”
夏廷美:“那是因为,嗯,同样的大小,石头更沉。”看到夏廷美抓耳挠腮的样子,王进贤知道他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这就体现了专有名词的作用。
薛风祚:“这个叫密度,单位体积下物体的重量比,石头的密度大,木头的密度小。”
王进贤:“不错,密度大的入水自然沉底,密度小的则飘浮在水面上。”
王进贤掏出秤砣和量杯,为了这次授课,他做了充分的准备。接着,王进贤教授了密度的测量,验证了石头的密度大、木头的密度小。
接着,王进贤掏出一块大石头和一块小石头:“我问问你们,这两块石头同时从高处往下扔,哪一块先落地。”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什么样的答案都有。
王进贤等了一会,制止住大家:“我可以告诉大家答案:两个石头会同时落地。这个事情是可以验证的,我们哪天把这两块石头拿到高楼之上同时放下,就可以验证。”
赵尔汲:“去环翠楼【1】!”他兴奋的两眼放光,显然还是个孩子。
王进贤:“那是以后的事。我们今天只是拿他举个例子。我再问你们一个问题:苹果熟了为什么会落地,不往天上飞。”
这个问题把大家都问住了,显然从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
王进贤:“仪甫【2】。”
薛风祚:“苹果落地是因为苹果和大地之间有引力。”
引力?很显然,大家伙又听不明白了。
王进贤:“三弟,你过来。”贾大岭走过来,王进贤伸手拉了他一把。
王进贤:“看到了吧。我拉了贾大岭一把,就是给贾大岭施加了一个拉力,贾大岭受到拉力,所以才会向我这个方向移动。”虽然王进贤使得都是大家伙听得懂的词,可是这么一组合,大家还真有点不适应。
夏廷美:“苹果落地这个事怎么验证?”
王进贤笑了:“这个事暂时还验证不了。因此,我们只能把这种理论称为假设。现在验证不了,并不等于以后验证不了,一旦假设得到验证,即是天理。如果假设被验证了是错误的,那就不是天理。刚才,我举得这些例子,无论是密度问题、大小石头坠落问题,还是苹果落地问题,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天理是存在的,并不以人的思想感觉好恶而改变。天下之事,莫不有天理,种地、端茶、做生意,都是有道理的,遵从这种道理,也就是遵从天理,事情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1】环翠楼坐落在威海市区西夸古山东麓,倚山而建,呈上升地势,占地300多亩,环翠楼始建于1489年,因其在群山环抱、翠绿环绕中,兼沧海山川之胜,水光山色之美,遂以“环翠”名之。
【2】薛凤祚字仪甫,号寄斋。
十三、
赵尔汲:“存天理,灭人欲。”他兴奋得两眼放光,显然是觉得王老师在理论上是支持他的。
王进贤:“错,是明天理,‘明天理’和‘存天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明天理’要求探明真正的天理,那些可以验证的道理才可以被视作天理,才应该被遵从。如果无法验证,你如何知道那就是天理。”
夏廷美:“那朱子说的天理是天理吗!”他一下问到问题的关键,空气一下子紧张起来。
王进贤:“朱子说,王子说,泾阳说,这些说法各自不同,也无法验证,当下自然不能成为天理。子不语乱力鬼神,就是因为乱力鬼神都无法验证,不知是不是天理。所以,我们的首要目标应该是搞明白天理到底是什么,即明天理。”
这一席话,把朱熹、王阳明、顾宪成都否了,因此王进贤不得不拉上孔夫子做靠山,即使如此,流传到士林中,恐怕也会引起轩然大波。
夏廷美:“这些都是雕虫小技,阳明先生他们说的都是做人的大道理。你说的最后一条‘致良知’倒是和阳明先生说的一样,你觉得到底怎样才能致良知。”
王进贤没直接回答夏廷美的问题,而是继续沿着自己的思路讲下去:“王心斋主张格百姓日用之道,泾阳先生和景逸先生主张格一草一木之理,其本意都是相通的。但是很多道理,我们当下并不能验证,如果我们执着于穷尽天下之理,不种地、不做饭、不吃饭,那岂不都饿死了。因此,第二条:求发展。在此,我要使用一个词——社会——就是说由不同的人组成的相互依存的形态的意思。一方面利用已知的天理巩固发展我们的社会,另一方面要借助不断发展的社会去探明更多的天理。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夏老先生种地,种出粮食给大家吃,让大家能活下去;夏老先生种地需要锄头,但是当地不产铁,卢先生经商,就会把铁从别的地方运到夏老先生家里,让夏老先生能更好的种地;齐汛总当兵,保护大家能安静和平地过这种生活;薛风祚读书,借助这么好的环境,搞明白天理,能让无论种地、经商、当兵都更加有效,如此社会就发展了。社会不断发展,不断提供对天理研究的支持,这样则天理愈明,而社会亦加发展。”
王进贤停了一下,看到夏廷美因为自己刚才没有回答他的问题正在暗自生气,接着道:“如上所述,社会发展需要各行业的相互配合,刚才已经讲了,夏老先生、卢先生、薛凤祚、齐汛总各司其职,相互协同,整个社会形成正常的社会秩序,很多事情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办完了(王进贤此时真想说‘效率提高’啊)。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一靠外界强力的组织约束,比如朝廷,打击不法,缉捕罪犯;另一方面,则靠内心的道德约束,由此便引出致良知。圣人教化社会,促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加强社会的巩固、凝聚和发展,为探明天理和发展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可以说‘明天理、谋发展、致良知’三者相互关联,环环紧扣,缺一不可。”
所有人都陷入沉思,王进贤的理论和他们的认知是如此相似,却又有很大不同,他们每个人都需要仔细思考。
十四、
“齐仓,我说的那些理论,你觉得如何。”王进贤单刀直入,逼问着齐仓。
齐仓恭敬地稽首:“大人说的一针见血,说到要害,属下一定认真钻研。”
看到齐仓那认真恭敬、词不达意的状况,王进贤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行啦,行啦,岳父泰山大人,不必拘礼了。”
齐仓也一下松弛下来,笑嘻嘻地道:“一进来,看你那个样子,我还真不适应呢。”
王进贤的脸沉了下来:“公是公,私是私,一定要分清楚。咱们干的都是刀尖上舔血的勾当,一个不小心,说不定命都没了。”
齐仓:“那是,那是。前儿个听了你一番理论,才知道俺家这个女婿是干大事的人,我听说那些读书的公子对你是佩服的紧呢。”
王进贤:“这些理论我不让外传,外面的人如何得知?”
齐仓:“不是外面的人,就是我们义学内部的人。”
王进贤心中暗笑:义学中,哪里来的公子。
王进贤:“你听懂了吗?”
齐仓嘻嘻一笑:“,说实话,没有。”
王进贤:“前一段,霍世刚带兵参与打架的事情,你听说了。”
齐仓:“我听说了。”
王进贤:“你有什么看法。”
齐仓:“他们读书人打架,我们劝劝也就是了,不该参与其中。”
王进贤:“你觉得他们谁说的对谁说的错。”
齐仓:“那些嘴皮子上的玩意,我哪里懂,和我有个毛关系。”
王进贤点点头:和霍世刚比起来,齐仓更为世故,也更为圆滑,他更关注实利,那些虚无缥缈的理论和大道理对他影响不大。这也是王进贤为什么要把他调到登州来的原因。
王进贤:“这回把你调到登州,主要是考虑登州的环境更为复杂,达官贵人很多,水很深,甚至能牵涉到皇帝。霍世刚太年轻了,血气方刚,我怕他惹出什么事来。我把他和夏廷美、王元鼎都送到寻山所,那里是非少,闹也闹不出天去,还有高百户管着。咱们是军人,理论上的事别掺和,乖乖听话,好好办事,和各个方面搞好关系,千万不能成为其中一方的打手,卷入到是非之中。”
齐仓又恢复了恭谨的神态,深深弯腰稽首:“遵命。”
和齐仓的服从命令听指挥不同,薛风祚对于调他来登州工作十分不满。他正处在试验水泥批生产的关键时刻,一心扑在批生产试验上,一分一秒都不愿意留在登州。如果他不留在登州,登州能够上课的就只剩下赵尔汲了,从身份上说,赵尔汲还是学生。没办法,只好把王元鼎留下,放薛风祚回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