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类银似雪的邢窑(1 / 2)

这个拿着邢窑的人是个盗墓贼,刚刚挖出来不久,他是来陈府考验大家眼力的。</P>

即使六爷,不小心不认真看东西一样会走眼!</P>

鉴宝,不仅套路和人情世故,还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性。</P>

邢窑和定窑,在古董行里,都说晚唐五代邢窑定窑不分家,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P>

我认为二个窑口还是有区别,定窑胎骨发硬,邢窑发软,修胎也不一样。</P>

而且还有很多工艺差别,只能说写这句话的人是个二货,不求甚解!</P>

度娘说邢窑是中国古代北方烧造瓷器着名的窑场之一,是唐代烧造白瓷的中心,是唐代七大官窑之一。</P>

邢窑与越州青瓷并称为“南青北白”。</P>

这个它写的不太准确,唐代时候,南方并不是青瓷天下,而是北白南黄。</P>

南方安徽的寿州窑生产的黄瓷才是名瓷,包括湖南的长沙窑。</P>

以后章节,写到张文龙东南亚南海沉船寻宝,那沉船里的瓷器基本都是长沙窑……</P>

到了宋代,耀州窑和龙泉瓷鼎盛繁荣,才是青瓷天下!</P>

治学严谨很重要!我一个醉鬼写小说都追求严谨,勿论出书育人?误人子弟!</P>

我鄙视欺世盗名的砖家!</P>

所以,写小说的人也不要太依赖度娘,毕竟,很多娘也许是后娘。儿子都可能是后妈生的,或者隔壁老王的,要学会研究和动脑子辨别真伪……</P>

我喜欢:谨言慎行,多思明辨!</P>

这是我自己设立的座右铭。</P>

邢窑始烧于南北朝,衰于五代,终于元代。</P>

北朝时期,邢窑以烧制青瓷为主,在烧制青瓷的基础上,工匠们不断精选铁含量较低的原料创造出原始白瓷,之后又逐步发明了化妆白瓷。</P>

前几年,拍卖了一对隋朝白瓷杯子价格不低,有兴趣的自己看看查阅资料……</P>

隋朝时期,邢窑开始由青瓷向白瓷转型,逐渐向细瓷过渡。</P>

初唐时期,邢窑是制瓷业七大名窑之一,也是中国北方最早烧制白瓷的窑厂。</P>

中唐时期,邢窑达到极盛时期,精细白瓷的出现,是邢窑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P>

瓷器的质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器物种类增多,制瓷工艺达到了纯熟的地步,产量大大超过隋代细白瓷,以至进贡皇室,远销海外。</P>

细白瓷为邢窑的精品,其胎质坚实细腻、釉色纯白光亮:\"类银、类雪\"。</P>

唐人李肇在《国史补》里写道:\"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P>

这里姓李的写错了,带盈字的邢窑是武则天大盈库专用的瓷器,算贡瓷,官窑的鼻祖。</P>

所以,读史书也要辩证得看,不要人云亦云,要拿证据,要敢于颠覆历史……</P>

五代时期,邢窑瓷器基本完蛋了,因为更多的精良瓷器在南方出现。</P>

那时候,才是南青北白的时代!</P>

类银似雪,多好听的形容词!</P>

有着梁风飞刀一样的诗意,</P>

像我们逝去的的青春……</P>

像那个初夏邻家女孩洁白的连衣裙……</P>

天已经快中午,大家去吃饭,吃完饭,接着赛宝。</P>

游客们在陈府的园子里游逛,也互相交流和交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