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赵佗铸币(2 / 2)

秦将 起飞的东君 1473 字 9个月前

“既然后世称作孔方兄,自然要用方孔了。”赵佗定下新币的形制,皆为圆形方孔。

这个形制经过后世两千年的检验,选它准没错。至于钱币上的图纹。这时代的钱币上都会印上字,大多都是地名或是国名。

比如济阴圜钱上有

“济阴”两字,代表这钱是在济阴这个地方铸造出来的。又如东周圜钱上有

“东周”字样,就代表是东周君所铸。除此外还有刻上重量的文字,比如秦半两,钱币上印下的就是

“半两”。不过因为赵佗的建言,始皇帝决定在钱币上不印字,而改印龙纹。

以此铸币,作为他自己和秦国的象征。按照殷昌的设计,乃是一条巨龙围绕着中间的方孔盘旋,其龙身招展,环绕钱面,乍一看,还挺有味道的。

“钱上印一条龙,这条龙就是祖龙!”赵佗颇为得意,虽然他想铸

“秦大头”的提议被皇帝否决了,但一条龙也不错啊,这算是始皇帝的象征了,还是很有意义的。

等过了几千年后,这些钱币被人从地下挖出来的时候,说不定上面的龙纹还活灵活现呢,也不知能卖多少钱。

形制和图纹决定好之后,便到了钱的重量上。赵佗在此依旧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按照想法进行了改革。

秦国旧币,大约半两重。在原本的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后,在货币方面大体是沿袭旧制,采用的是半两钱。

秦国一两为24铢,半两就是12铢。殷昌献上的方案就是这样。但赵佗却感觉不好。

“半两太重了,且为大钱,不好携带,还容易被人刮屑私铸,所以不如减半,铸六铢钱!”赵佗口中振振有词。

他如果没记错,秦国的半两钱确实没有流通太久的时间,就因为钱重难用,到后期钱型缩小且减少重量。

到了汉朝的时候,先搞出粗劣的荚钱,后来又弄出八铢钱,到汉武帝方才弄出了五铢钱,算是统一了货币重量,一直到隋朝都还在铸造重五铢的钱币。

既然他赵佗如今主管铸币的事情,与其使用注定被历史淘汰的半两钱,还不如一步到位直接学汉朝的做法。

不过五铢钱虽然历史悠久,经过了时间的考验,但赵佗却不能直接照搬。

因为汉武帝之所以用五铢钱,乃是因为他将汉朝的水德改成了土德。土德的幸运数字是五,所以汉用五铢。

“秦乃水德,尚六。”

“所以新币的重量当为六铢,正好象征我秦国属六!”赵佗大手一挥,直接将秦钱的重量砍了半。

殷昌有些担忧道:“重量改动如此之大,皇帝会同意吗?”

“呵,皇帝怎么会不同意,我可是把一枚铜币,给他掰成了两块!”赵佗很自信,一枚重12铢的半两钱熔化重铸后,就可以变成两枚六铢钱,这样一搞下来,存款直接翻倍,皇帝会不高兴吗?

反正他这个管钱的少府是很高兴的。更别说皇帝爱六,这六铢钱也算是他的幸运数字了。

果不其然,赵佗将自己的新币铸造方案,呈送上去后,始皇帝对于赵佗设计的秦国新币的形态和重量,都表达了满意。

不过这位帝王也有感到不满的地方,就是赵佗想出来的名字。

“黑龙币?”

“当年先君文公出猎,获黑龙一头,为水德之瑞。以此猎物为名,并不能显朕之威严。”

“此币,还是叫龙纹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