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2 / 2)

金炼所言,颇有道理。</P>

漕运,河运兴起,确实带动沿线城市商贸兴起。</P>

不过,朱由校依然不爽。</P>

特么的。</P>

干啥啥不行。</P>

刚准备改变,马上遇到强大的阻力。</P>

故而,朱由校目光转向毕自严,王象晋,苏茂相等询问:“诸卿意见呢?”</P>

毕自严出言道:“陛下开海阻力大,不光影响百万漕工,还会遭到东南士绅反对。”</P>

“须知,南宋初年,海外贸易收税高达上一百五十万之巨,国朝严禁开海,这笔钱流进东南走私的商人手里。”</P>

“故而,陛下开海,必然引起类似隆庆帝开海的遭遇,遭到前所未有的反对。”</P>

“不过,臣认为该开放海禁,一来能赚取海外钱财,让东南商人走私的钱流入国库内帑,二来与外部通商让经济活跃起来,更便于推行重赏策略。”</P>

这时,苏茂相出言驳斥道:“开海容易,收取赋税困难,毕大人故意忽视东南沿海猖獗的海盗。”</P>

毕自严迎难而上道:“海盗难道比倭寇强大吗,昔日朝廷能灭掉倭寇,岂会惧怕海盗,何况陛下已派南居益南下,招降郑芝龙等海盗。”</P>

言罢,毕自严望了眼苏茂相不容置疑说:“陛下,臣认为该开海。”</P>

朱由校道:“细说缘由。”</P>

毕自严滔滔不绝说:“开海成功已有两宋的先例,而重赏尚未有先例,另外,嘉靖朝以来,开海,禁海有过激烈讨论,王宗沐在隆庆六年三月运米12万石从淮安入海,历经3300余里的海道于五月抵达天津,初试海运取得了成功。”</P>

苏茂相针锋相对:“苏大人,你莫非忘记王侍郎在初试海运的成功后,于是在万历元年组织三百条船海运,却遭遇飓风,沉没7船,损失米数千石,军丁溺死十五人。”</P>

毕自严不服输的说:“苏大人,目前河运漂没事故同样不少,朝廷财政困难,还要维持河运成本远远大于海运。</P>

再者说,苏大人出身于泉州晋江人,为何揣着明白装糊涂,难道忘记泉州在唐宋时为对外非常重要的港口,你不建议开海,难道在东南走私的商人内有利益?”</P>

苏茂相被人以牙还牙,噌的起身跪地向朱由校道:“陛下,毕自严诽谤,他诽谤微臣,您要给微臣做主啊。”</P>

见状,朱由校淡然的说:“爱卿起来说话。”</P>

他彻底明白了。</P>

毕自严,苏茂相也好,李从心,金炼也罢,朝廷可以改革,但你不能触及我的利益。</P>

不然,总少不了互相扯皮,牵制,难怪以前朝堂党争越来越激烈,不论阉党,东林党都想搞一言堂。</P>

不搞一言堂,朝廷百官没法做事啊。</P>

朱由校一眼扫过众人,淡定的说:“诸卿,开海和海运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开海,即对外贸易,海运,即大明内部货物运输,朝廷选择开海,而非要废除漕运,河运,相反,随着开海对外贸易日渐繁荣,各地货物需运到港口,漕运,河运同样日渐繁荣,所以,开海乃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