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大明钱庄(2 / 2)

少顷,徐光启进言说:“陛下,臣支持补税,支持重赏,然而,军队不能经商,否则,长此以往军队形成地方军头,很容易重复唐代节度使的悲剧。”</P>

王象晋狠狠瞪了眼苏茂相,快言快语说:“陛下,臣亦支持补税,然则,臣不支持朝廷在户部设商务局,不支持商贾入朝为官。”</P>

顷刻,户部,财务处,漕运,河运两名总督纷纷表态支持补税,却有这样那样的前提条件。</P>

向朝廷补税。</P>

官商大于商贾,大于宦官,然而,真正补税大户是勋贵,藩王。</P>

皇帝砍勋贵跟砍瓜似的,撸藩王跟撸串似的,藩王,勋贵摄于皇帝权威补税,官绅团体庞大,还能大过皇帝,军队,商贾联合体吗?</P>

朱由校态度决绝,不容置疑说:“藩王,官绅,勋贵,宦官补税,没有任何缓和余地,不论何人,不论身份,地位,该补交的都要补交。”</P>

“不过,将来朝廷设置规模超过千万两的钱庄,将流出三成让利给各省豪族,若各家豪族不犯事,这部分利益始终流传下去。”</P>

士绅集团,利益遍布各省,关键尚未和商贾彻底切割,如苏茂相所言,万一某个家族不安分,振臂一呼,李自成未出世,兴许其他地方先乱。</P>

所以,态度该强硬强硬,该安抚士绅时还需安抚。</P>

钱庄?</P>

户部,财政处等官吏尚不清楚请皇帝设置千万两纹银的钱庄寓意何为,然而,愿意让出三成利润,家族永流传,这份承诺足以让百官动心。</P>

不过,为稳妥起见,毕自严依然挺身而出询问:“陛下,臣斗胆询问,钱庄为何物,具体做什么?”</P>

苏茂相,徐光启,王象晋,李从心等望向朱由校,钱庄,他们都晓得,但皇帝设置千万两规模的钱庄,他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P>

朱由校笑呵呵说:“所谓钱庄,亦可叫银行,以存款,放款,储蓄为主要业务,存款即大明上至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将家中富裕的银两存进钱庄,以百两纹银为例,存储年初存储一年,来年钱庄给于一百零四两甚至于更高,放款,则类似于高利贷,当然,为鼓励百姓经商,放款利率不会动辄两三成,乃至翻倍,将规定在一成利率左右。</P>

官商行商走四方,故而,钱庄将遍布大明各省,各府,各州,各县,同时,不论何人都能凭着钱庄给于的凭证在大明各地任意银行取钱。”</P>

呃。</P>

遍布大明各地。</P>

凉亭内,所有官吏都精通经济,听到朱由校解释,彻底呆如木鸡。</P>

皇帝格局小了,小了。</P>

单凭依靠凭证能在大明各地任意取钱,这绝对受到商贾欢迎。</P>

这何止千万两纹银的生意,这是数千万两的生意。</P>

三成利润。</P>

够了。</P>

够够的。</P>

绝对能弥补补税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