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建设生祠(1 / 2)

明朝官吏俸禄之低,耗子见了都摇头。</P>

朱由校依稀记的英宗时,御史刘准身为七品官吏,每月实发禄米一石五斗,难以养活家人,去世后还有向同僚借的三十石米的债务没法偿还。</P>

宪宗,孝宗时,张昺官至正四品按察司副使,因病辞官生活无着,经常断炊,死后没钱买棺材,依靠旁人帮助得以埋葬。</P>

明朝着名清官海瑞,在右都御史任上去世,死后清点财产,俸金九两,葛布一端,仅衣数件而已。</P>

朝廷官吏生活艰难,监察官吏保持正直操守需要坚强的意志。</P>

这分明是道德绑架。</P>

故而,他派遣内阁,三司赴陕办案,有意让利提高官吏做事积极性。</P>

也是他给清理京营的官员赏赐御膳,提高小吏生活标准的缘由。</P>

大明百姓苦。</P>

大明坚持操守,两袖清风的官吏同样苦。</P>

唯独官官相护,官商勾结,自甘堕落的官吏,将官富的流油。</P>

朱由校斩钉截铁说:“诸卿所言,朕谨记,抄家让利非常长久之计,然则为鼓励三司办案,保证官吏办案无后顾之忧,未来数载仍然继续推行。低薪养廉,不如去寺庙许愿,不现实,让贪污腐败更猖獗,唯有高薪养廉配合连严酷律法,才是保持官场清明,官吏廉洁的良策,官吏生活困难,焉能安心为国效忠。”</P>

啊...</P>

这...</P>

高薪养廉,严酷律令。</P>

李邦华,李春烨,薛国观,谢学龙等惊愕,激动,快哭死了。</P>

以前皇帝违背祖制,他们担心皇帝像脱缰之马,没有任何顾忌,任由自己性子来。</P>

今日,他们要说违背的好,可惜时间稍晚。</P>

朝廷保持操守的官吏不少,一心为国者亦不少,怎奈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P>

让官吏常年保持清贫生活,乃至于维持喂饱的生活,这无疑是苦行僧式的要求。</P>

你我皆凡人,谁还没点对美好生活追求。</P>

现在皇帝体谅百官不宜,纵使后面还有句严酷律令,依然让人觉得未来可期。</P>

李春华理解皇帝的善意,好心提醒说:“陛下,不改变单纯依靠土地税和商税,让部分财权落入官吏手里,任由他们征税来牟取私利的方式,单纯靠抄家难以施行高薪养廉。”</P>

高薪养廉对象非单纯的三司,而是大明官员,还包括部分小吏,将是数万人规模。</P>

房可壮亦出声,言语更直白:“陛下,单纯抄家,不利国、不利民、不利商,臣建议改变朝廷财政起运和存留的分配方式,各省赋税统统收归户部,让户部统筹分配。”</P>

朱由校对房可壮敢于仗义直言,直指问题核心非常满意:“爱卿所言,英雄所见略同,袁世振已经在回京路上。”</P>

“他日袁世振回朝,财政处将商谈高薪养廉的可行性。现在田尔耕说说锦衣卫彻查生祠的问题。”</P>

闻言,李邦华,李春烨,房可壮等情绪亢奋。</P>

高薪养廉。</P>

竟非皇帝临时兴起决定,而是谋划已久,毕竟,袁世振尤其善于理财。</P>

这时,田尔耕迈步走到殿中央,好像提前给朱由校提醒似的,神色恭恭敬敬说:“皇爷,给魏阉建生祠的官吏,涉及官吏多,职位高,范围广,金额大。”</P>

有蓟辽总督阎鸣泰耗费数十万白银,在蓟州、密云、昌平、通州、涿州、河间、保定七地给魏忠贤建立七座生祠,朱由校心里已有准备。</P>

“直言说,不必虚与委蛇。”</P>

顷刻,两名京营协理,四名三司官吏,连同杨维垣,薛国观齐齐望向田尔耕。</P>

给魏阉建生祠,是近两年来朝廷比较大的事儿,无端耗费各省钱粮,导致百姓负担加重,以前皇帝没阻止,现在严惩应该有个结果了。</P>

田尔耕掏出记录册,一字一句汇报:“禀皇爷,最早提出给魏阉建生祠的是浙江巡抚潘汝桢,或许魏忠贤对生祠非常受用,潘汝桢很快升为南京刑部尚书。”</P>

“百官察觉行之有效,不论以前是否为阉党,都纷纷耗费钱粮给魏阉建生祠。”</P>

“应天巡抚毛一鹭在苏州虎丘建普惠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