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他们出山比较麻烦,因此大部分打倒的猎物都卖不出去,只能腌制起来。
多了红薯当主食,他们也不用辛辛苦苦去外面卖粮食,毕竟有时候地里种的粮食都不够自家吃的,而且,收成不好的时候还可以用银两交税,丰收年节,就只能交粮食。
村子里的稻田就那么点儿,交了粮食,他们能剩的也不多,基本都要外出采买粮食。
村子没有通往外头的大路,这条小道都是祖祖辈辈一足一印踩出来的,而且还需要翻过两座山,凭他们村子里的几十人根本不可能开出一条马路。
或许他们也没想过修路,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时间,也需要金钱,他们更拿不出来,主要是固有印象就是修路属于朝廷的事情。
来到大坳村,天色已经不早了,一行人便打算在村子里借住,分开借住在村民们的家里,同时他们身上都接了知县大人的任务——仔细打听各家各户的日常生活,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这里的山引起言薏苡的兴趣,倒不是什么特殊的,主要是这里的山连绵不断,且大部分深山这里的村民们并没有涉猎,她想做什么动作都很方便。
特别是,这个村子很穷,如果没有利益,朝廷不会单独给这样的一个小村子修路。
外头人缺肉食,这里的村民肉多到吃不完,真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互通有无,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再有言薏苡想要作弊的心思,大坳村成了言薏苡选中的第一个目标。
至于作为被发掘的“新品种”,需要亲自跑山里一趟,切实考察过后才能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