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物给了李治极大的震惊,“马场”包间里富人们挥金如土的豪阔,百姓们摇旗呐喊式的助威,令李治真切感受到不同人群之间的巨大差异,好在各行其乐,倒也相安;“育种中心”培育各种农作物的种子,却是一个极度需要时间的活计,然而,李治依然从那里看到了最新式的农具以及了解到经过改良后的一些品种,通过“司农寺”努力不懈地推行,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尤其是知道来自“关中”、“河北”等地的地方官吏有不少于五十人住在“育种中心”附近的“宝庄”里,目的是为了“学而时习之”,不禁大加赞赏,显得很是欣慰。
在“大作坊区”里,“流水生产线”产出的军服,速度之快,质量之好,李治都感觉有些不可思议;而李绩在询问了每件军服的价格之后,更是当场决定,订购十万套冬装,并提出能否帮助“兵部”也弄一个类似的“成衣作坊”。
但凡对于提高生产力的要求,谢岩都持欢迎态度,崔、金两位管事,在这种大事上,从来也没个什么主意,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张猛主持的“冶铁作坊”,堪称大唐王朝一处重要所在,近两千人的大作坊,已经初步有了后世“工厂”的雏形,一半人生产初级的“铁锭”,另一半人生产农具、各种铁制零件以及各种军械……
火热的劳动场面,深深感染了久居皇宫大内的李治,他认真查看了从“铁矿石”到“铁水”再成“铁锭”的每一个过程,最后经过匠人的的锻打,制成各种民用、军用的器械,看得他是频频点首,连声称赞……
大约再有四日,自“长安”出发,往“洛阳”的大队仪仗、文武百官以及三万随行大军即将进入“新安县”境内,且打前站的“羽林左卫”一千骑兵,在雷火亲自率领下,已首先接近“卫岗乡”,只是他们在半道上,被李治派去的人给拦下了,命令他们就地驻扎两日后,再出发。
谢岩有些不太明白皇帝为何如此安排,直到贺兰敏之告诉他“‘羽林左卫’过境需两日方可抵达‘洛阳’,陛下当提前回归龙辇之中,再随大队而行。”
谢岩这下算是听明白了,雷火率部走出“卫岗乡”,即是皇帝离开之时。
“惠民成药堂”,终于要开张了!
洛克然、黄守义,连续三天在“卫岗日报”上大作广告,告诉百姓购买“成药”的好处以及便利性,同时称“此乃与‘皇家学堂’合作之产物,保证药材地道,药方对症。”
已经养成每日看报纸习惯的李治,对此事很是好奇,便找来谢岩相询后才得知“惠民成药堂”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听说洛、黄两家承诺以最低廉的价格卖给百姓时,李治不仅赞赏且动了开业之日去瞧一瞧的心思。
今日,雷火率部重新启程前往“洛阳”,也是“惠民成药堂”正式开业的好日子。
“卫岗乡”最繁华的“商业区”内,那是寸土寸金,早就没有多余的商铺,只不过洛、黄两家,原先在此区域内有铺子,拿出来改造即可。
很有意思,两家铺子几乎门对门,从大小、格局到里面的装饰几乎都差不多,且售卖的“成药”从包装到价格也完全一样,唯一的区别在店铺的招牌上,一家名“洛记惠民成药堂”,另一家名“黄氏惠民成药堂”。
谢岩看到这一幕,那是彻底无语,简直想不通,他们俩是怎么想的?
李治倒是不关心这些,他站在不远处“大宝茶楼”三楼迎街的窗口,看着两家“成药堂”门前排的长长队伍,不无感慨地说了一句“还当真是‘惠民之举’。”
“的确如此!”李绩站在皇帝侧后一步距离,缓缓而道“老夫适才看那些药物的售价,非常低,寻常疾病花费百文足矣,通常请大夫的诊金都不止于此。”
“英公所言甚是,可见引之得法,商贾亦可利国利民。”李治说着转过身,对谢岩道“此二人可有在乡里缴纳‘商税’?”
谢岩立刻答道“洛、黄两家皆乡里大户,两家每月仅商税,所缴不少于七千贯。”
“还真是难得的‘大户’!”李治说完,坐下,接过王伏胜递来的热茶,轻啜一口,而后道“我朝赏功罚过,臣民一致,两家行此善举,自当彰显,以地方官府的名义送两块匾额吧。”
“匾额题写内容,还请先生示下。”谢岩躬身而道。
李治沉吟片刻后,道“可题‘良善人家’。”
“谨遵先生令。”谢岩应道。
“送匾额时,告诉他们,有功,朝廷不吝嘉奖;若日后做差了,违背‘惠民’本意,朕,重惩不饶!”
“臣——遵旨!”
谢岩心里很清楚,皇帝最后一番话其实是给“表彰”事宜定了基调——那就是洛、黄两家,自此将得到皇权的庇护,但同时多了一道“紧箍咒”,好在“成药堂”这件事里,洛克然和黄守义都做足了“赔钱”的准备,故还真不算大事。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