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夏侍郎遭弹劾(1 / 2)

在小姐即将要进宫的时候,为了能护好她,陪在她身边,他没有考虑,直接净身进了宫,在江大人的安排下,来到金喜宫当差。</P>

现在,帮她争宠,是他最重要的任务,尽管心里在滴血,但是只要她好,他就好。</P>

殿内,德妃的脸上出现诡异的笑容,青嫔,你竟然敢背着皇上偷人,好日子也该到头了。</P>

江承的心意她不是不知道,区区护卫,一介贱籍,竟敢肖想她?</P>

现在能在她身边伺候,已是莫大的恩赐。</P>

她发誓自己一定要站在高位,高到让母亲再不受那贱妾的欺辱,父亲再不敢训斥。</P>

来到宫中,成为德妃就是她成功的第一步。</P>

就让青嫔作为她的垫脚石吧。</P>

江承在景平苑的后墙一直蹲守到天亮,也没见到有男人出来。</P>

“难不成是藏进去了?”</P>

这胆子也太大了。</P>

于是回去禀报德妃去了。</P>

而实际上呢,武成帝觉得自己跳墙有些不雅,而且还听到了墙后的呼吸声,冷哼一声就直接从正门出去了。</P>

早朝</P>

御史台的二品御史崔诚南有本启奏。</P>

“臣参工部侍郎夏立枫尸位素餐,在位五年,无任何政绩。”</P>

武成帝其实知道崔诚南是铄王那边的人,只是不知为何会这么做?</P>

参夏侍郎的意义何在?</P>

不等夏侍郎反驳,工部冯尚书不干了,他的属下,容不得别人诋毁。</P>

“崔御史此话,老臣不敢苟同。”</P>

“夏侍郎在这五年里,处理的大事小事不在少数,别的不说,单说前年江南水灾,修筑堤坝,就是夏侍郎一手督促的。”</P>

“他跟民工们同吃同住,整整在堤坝上住了两个月,去年再次的发大水,夏侍郎督建的堤坝一点裂纹都没有,可见当时的用心。”</P>

“更别说还有这几年我大商屯田新增数十万亩,夏侍郎当居首功。”</P>

“如果这都不叫政绩,那什么算是政绩?”</P>

冯尚书虽老,但是那唾沫星子差点喷了崔御史一脸。</P>

崔御史自然也不会就此打住:“修筑堤坝,微臣记得当时还有冯尚书在吧?冯尚书把功劳全部推到夏侍郎的身上,这不妥吧?”</P>

“屯田,那是兵部和工部共同完成的,夏侍郎如何居首功?”</P>

另有人帮腔:“冯尚书和夏侍郎私下关系甚笃,为夏侍郎辩解也是人之常情。”</P>

夏立枫站出来,不会看着冯尚书孤立无援。</P>

“启禀皇上,臣也有本奏。”</P>

“何事?”</P>

“臣观江南水车,深觉提水量小,于是细心研究,命工匠制作出新型的水车,历时数月,昨日才刚刚完成。”</P>

武成帝大喜:“果真?”</P>

“微臣不敢欺瞒皇上。”</P>

“那水车如今在何处?”</P>

“在微臣的府邸。”</P>

“命人抬过来。”</P>

武成帝根本就没有想为何水车不在工部,而在夏王府。</P>

“遵旨。”</P>

崔御史闻言,怔愣了一下,夏侍郎竟然制造出了新型的水车?</P>

怎么一点风声都没传出来?</P>

他要是先自己一步启奏,自己还弹劾个屁呀。</P>

要是夏立枫的水车真的能增大提水量,受到皇上的嘉奖,那今日他的言行就是个笑话。</P>

这都是尸位素餐的话,那别的大臣是什么?废物吗?</P>

眼神也不由得往铄王的方向飘,心虚的紧。</P>

铄王回以安抚。</P>

其实他也是不知情的,这个崔御史,好好的参夏侍郎干什么?</P>

不过,一瞬间他也想通了,脸色也难看了不少。</P>

淑妃昨日中毒,传出来的消息一是青嫔害的,而是淑妃自己给自己下毒陷害青嫔。</P>

五弟钺王肯定认为是前者,这是来给淑妃报仇来了。</P>

他该跟自己商量一下的。</P>

崔御史刚才的反应是认为这是他的意思了,看来五弟是借着自己的名义指使的。</P>

真是好样的!翅膀硬了,敢背着他做事儿了。</P>

之后必须得严加约束他,不能让他坏了自己的计划。</P>

至于那淑妃,要是能利用一二,把兰中书令拉到他们这边,也是可以的。</P>

一个青嫔,则不足为虑,为此得罪夏王府不值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