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九年,二月初八,春节。</P>
终而复始,万象更新。</P>
新年这一天对每个华国人来说都意义非凡,因为过年意味着全家团聚、阖家欢乐。这时候,无论家里条件如何,都会想方设法尽可能的做顿好饭、开个好头,全家人聚在一块,吃吃喝喝,许下对来年的期盼。</P>
对所有华国人而言,春节不仅仅是节日,更代表了每个人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老一辈的都觉着,只要新年能开个好头,接下来的一年里就能顺顺当当、平平安安。</P>
-</P>
青山县,胜利公社,苏家庄生产大队。</P>
从凌晨两三点开始,老苏家灶房里的人就没停下来过。</P>
“今年可得好好过!”苏老太太克制着想要大声说话的激动心情:“好好庆祝一下!”新年了她得用过年的喜气给闺女除除晦气,等跨过了年,祛除了晦气,她的小六就能彻底摆脱了老宋家,从此以后顺顺当当,再也不被拖累了。这是莲华姐帮她刚算了,一定能准!</P>
想到这苏老太太大手一挥,指挥着三个儿媳收拾着一个冬天攒下来的腊肉、腊肠,里头有猪肉的、牛肉的、兔子肉的还有狍子肉,一部分过年吃,一部分后面周家来做客的时候吃。</P>
苏老太太哼了两声:“昨个小六带回来的那两条鲜猪肉都收拾好了没有,肥的那块上好的五花肉用来炼油,瘦的那条先切二斤肉丝备着,剩下的剁碎拌饺子馅。”</P>
“手脚都麻利点!这么金贵的猪肉除了老娘的闺女谁还能带回来给你们吃?城里人过年都吃不上三两肉,也就老娘的闺女大方,心里总惦记着你们这些当哥哥嫂子侄儿的。没有她啊,你们这辈子哪能吃上肉?都得去食堂喝那烂草根拌的水糊糊!”</P>
苏老太太说这话时两手叉腰,气色红润,原本因为日子苦、操心受罪而早早皱巴的脸蛋经过这一个冬天的养生就跟打了羊胎素似的、肉眼可见的展开了,她长舒了一口气,忍不住对三个儿媳妇显摆着:“还是老娘的闺女懂事哟,这去了一趟县城又是买肉又是买菜的,就为了让全家人过个好年呢。”毕竟不能对外头说,财不外露的道理她太懂了,但她就是忍不住想炫耀自个闺女有能耐。</P>
苏老太太挑眉,嘴角的笑意根本收不起来:“老娘现在是享到闺女的福了,啥时候你们也能让老娘享点福啊?”</P>
几个嫂子手里干着活,却能在听完自家婆婆的唠叨后照样面不改色,甚至还能保持微笑、时不时点头应和,一点也不觉得委屈。因为她们现在心里很清楚,娘虽然说话狠,但她心肠软啊!</P>
从小到大都住在乡下,她们又不是没见识过恶婆婆,真正的恶婆婆能舍得让自家的儿媳看到家里的荤腥吗?能让家里的儿媳妇上桌一块吃菜吗?别说荤腥了,就是黑面窝窝头、地窖里的红薯,那都是有数的,多吃一口都得挨打,家里东西少了也得挨打。</P>
自家婆婆说的再厉害,也会分给她们一口吃的,能吃这么多肉还委屈啥?疯了才会委屈吧。</P>
所以现在三个嫂子一想到今年春节的团圆饭这么丰盛就满心满眼的感激,感谢老天爷开眼,让小姑子大难不死,福运连连!她们以后一定会全心全意的对小姑子好的!</P>
苏老太太见自己的一番输出既没让儿媳们委屈,也没人哭,一时间居然有些不适应。</P>
突然感觉骂她们都没啥意思了,还是宠闺女有意思,闺女一高兴啊,她就感觉浑身得劲!</P>
……</P>
大约凌晨四五点钟,天还黑着,灶房窗口映照出灶口温暖的火光。</P>
苏家三个嫂子备完晌午头团圆饭的菜,就围在一块开始包猪肉饺子、团红糖元宵。</P>
“娘,老四家两口子今个不回来吃团圆饭吗?”苏家大嫂借着灶口的火光手脚麻利的切面剂子。</P>
以往老苏家就没热闹的过过年,顶多是在春节那天给小姑子开小灶弄点红糖鸡蛋吃,其他的家里想做也凑不出来。</P>
“老四家的揣着个大肚子冰天雪地的回来干啥?”苏老太太坐在一边麻利的砸着晒干的山核桃,核桃沫子她直接吃了,完整的核桃仁她都挑好放进了身边的簸箕里了:“万一来了突然在这生了,还得老娘伺候她?”老四的年礼早送回家了,礼到了就行了,人回不回来都一样。</P>
苏家大嫂点头,觉得确实是这么个理,但娘肯定是觉得大队不像是县城,也没卫生所,四弟妹大着肚子不如留在县城安生妥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