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侩子手执行枪决(2 / 2)

这种秘制酒的产量很低,需要提前一年预订,尽管铺面、柜台等设施一样不少,却不必像其他酒坊那样每天开门营业。</P>

早在二十余年前酒坊开张时,身兼老板伙计的哑巴和尚酿制的药酒甫一露面,就受到了社会上特定消费阶层的热情追捧,也引起了驻军师长郭海宇的注目。</P>

郭师长品尝了“满福哑酒”,大为赞赏,不久拨冗亲访,与不能言语但识字的哑巴和尚笔谈良久。</P>

三天后,郭海宇让属下送来红木匾额和铜牌各一。</P>

红木匾额上书两字:军酒;铜牌上书八字,曰:军事禁地,非请莫入。这就意味着酒坊生产的酒全部被军方征收了。</P>

奇怪的是,郭海宇这么一个创意,竟然被之后的驻军将领沿袭。</P>

抗战爆发后,日军占领苍南。不知怎么的,日本人对这个酒坊不感兴趣,不但没有强占,甚至连中国军方留下的“军酒”、“军事禁地”等标记也未铲除,这使坊间产生了一个误解,以为“满福酒坊”是受日军保护的,那些汉奸恶霸之类的恶势力自然没胆子来骚扰。</P>

如此,在整个抗战期间,“满福酒坊”奇迹般没受任何影响,安静得犹如深山里的一座古刹。</P>

抗战胜利后,“满福酒坊”就像深埋在泥土里的一块璞玉,又被嗜酒的驻军将领挖了出来。</P>

郭海宇早已不知下落,但他题写的两块牌子还在,有一任驻军将领还真将其当作“军事禁地”对待了,要派兵前来站岗,被哑巴和尚赶走了。</P>

1949年,苍南城防司令长官接受新闻记者采访时还提及这家酒坊,而且上升到了“地方文化”的高度。</P>

谁也没有想到,这家酒坊竟然被万海达作为关押张石泉的牢房。</P>

由于酒坊给人们留下的历史记忆,以及被军方默认为“军事禁地”的资格,致使许凯飞百密一疏,“特行组”为了抓捕“老爷”,几乎把“金城客栈”周边掘地三尺,却对眼皮底下的这家酒坊视而不见。</P>

至于万海达与这家酒坊有什么关系,酒坊为何冒险给他提供关押张石泉的便利,这就没人讲得清楚了。</P>

1949年9月17日,华东军区军事法庭判处大刽子手张石泉死刑,押解翠竹,在他当年疯狂杀害我新四军官兵的刑场上执行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