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情报被特务拦截(2 / 2)

至于随身没有带派司,他也有解释。</P>

他离开东海后先去了肥鹤,这份情报是在肥鹤由上线交到他手里的。</P>

而肥鹤早在今年1月间就落入共\/党之手,他不能携带派司。</P>

现在被“保密局”同行截留,想证明身份也不难。</P>

东海不是还在“党\/国”手里嘛,请二位通过“保密局”东海站跟“二厅”东海站联系一下就是了。</P>

两个小特务当然不会轻易相信他的话,按照平时处理此类情况的流程,先把这个“自己人”关进临时羁押室,然后向上司报告。</P>

上司对此早就习以为常,其他放在一边,先检查一下这份情报再说。</P>

“父亲,母亲大人:</P>

你们好!</P>

多日不见,甚是想念,我今在外……”</P>

表面上看,这是一封在外谋生的儿子向家乡父母大人报平安的信件,再寻常不过。</P>

可是,这么一封普通的家信,为何要藏在密封的奶粉罐里?</P>

而且这密封工艺严丝合缝,外表不留一丝痕迹,显然是在生产线上做的手脚。</P>

这番操作需要打通奶粉厂的关节,进到车间里才能完成,还不是一般的小小周折哩!</P>

这封寻常家书背后肯定有名堂,估计是经过密写处理的,那就需要特检科帮忙解密了。</P>

抗战期间,“军统”在重庆设立了一个特检处,其职责之一就是对往来邮件进行检查,据说“颇有成果”。</P>

抗战胜利后,“军统”奉命压缩编制,裁减特务,不久又改组为“保密局”,原特检处就缩减为特检科。</P>

该科拥有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特检器材和化学试剂,有一批在邮件检查方面经验丰富的特务,他们在美国受过训练。</P>

奶粉罐里的这封信函经过特检科专家的一番检验,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P>

这个真面目使情报处大为吃惊,不敢擅自处置,随即报送到局长毛人凤的案头。</P>

这是“国防部二厅”潜伏在中\/共华东军区内部的一名代号“黑巴黎”的特务向“二厅”厅长程江生呈送的一份绝密情报,内容是:</P>

中\/共原山东军区,那个被称为“万公子”的正旅级情报员万海达在隐迹一段时间后,将重新出来活动。</P>

据可靠消息,此人化名“老舅”,已于日前奉命秘密离开华东军区情报部驻地蒙山,潜赴苍南执行一项由共\/党华东军区首长陈毅亲自布置的特别行动,该行动代号为“斗破”,内容不详。</P>

毛人凤看到这份情报后,不由倒抽一口冷气:这个程江生不简单啊!</P>

居然能搞到这样的情报,接着转念一想,这份情报既然落到我手里,何不为我所用,由“保密局”方面在苍南设一个套,布一张网,把这个化名“老爷”的“万公子”一举擒获。</P>

凭此人的名气和他在中\/共谍报界的地位,这可是一桩大功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