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大概是7月12号。我看见老景和另外两个人在打包装,好像是烟,打完包装。</P>
3个人坐着出租车走了,其中一个个挺高,足有一米八,身体很棒,穿铁路制服,听口音好像是东北人……”</P>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景家邻居中,觅到一个目击者。</P>
真是黄金般珍贵的线索。多少个日夜的苦熬苦奔,终于得到一个可捕捉的轮廓:</P>
一米八的个,身体很棒,穿铁路制服,东北口音,7月12日,大连开往佳木斯的列车……</P>
必须马上查出这个重大嫌疑犯!</P>
侦查员们赶到白山市铁路分局查列车段的大春车组,7月12日是哪一组出乘?</P>
有没有人见过这个大个子,或许这个身着铁路制服的大个本身就是列车工作人员。</P>
在没抓到案犯之前,任何线索圈内的人,都逃不脱侦察员的假设对象。</P>
但是,假设,只能是源于精密侦察后的准确推断,而一切真正证据,还有待于调查结果。</P>
7月12日,是第一组出乘。</P>
越是到关键时刻,越需要稳妥慎重。</P>
也许,凶手就在眼前,就在侦查员们身边,随时窥视着他们的行动,甚至同他们捉迷藏呢。</P>
侦查小组设计出几套方案,一套是跟包车组同时出乘,在出乘中发现“人选”。</P>
但仔细一分析,又与列车段长商量,此方案不妥,万一罪犯穷凶极恶,列车在行驶中发生不测,后果将不堪设想。</P>
第二套方案,侦察员分头找一组乘务员谈话,了解7月12日出乘情况……</P>
结果,案情进展并不像我们侦察员设想的那么复杂。</P>
当找一组工作人员谈话时,工作人员一见两个被害人的照片,爽快地说:</P>
“啊,这两个人我见过,是大春车队五队长小舅子徐忠领到小卧车厢的,我还去看过呢。这俩人一个是东海人,一个是大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