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程初峰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不得不上奏皇帝,表明情况。】</P>
【于是,皇帝便把简英又调了过来,担任两滨总督,且兼任钦差大臣,处理各国的通商事务——从此形成了惯例,两滨总督兼任处理通商问题的钦差大臣。】</P>
【而皇帝在给简英的旨意中,除了对于阻止咪国代表进京一事态度明确坚决之外,对于与咪国签订的条约内容,则是极为含糊,只是要求处理妥当,不要出问题进而产生变故。】</P>
【四月十四日,简英抵达滨南省花穗城。】</P>
【在此期间,虽然程初峰没有停止交涉,但是依旧没有进展;不仅没有进展,库欣还顺势用“开战”的说法威胁恐吓了一番央洲官员们,咪国的舰船还强行闯入了港口之内鸣炮威胁。】</P>
唐朝,贞观年间。</P>
房玄龄无奈一叹:“到这里事情就结束了。”</P>
虽然央洲还没有与咪国签订条约,但是结果无疑已经注定。咪国的这个全权代表显然是通过各种方式非常明确地了解到了与央洲打交道的好方法,并且娴熟地应用了出来。</P>
而央洲的官员们,特别是滨南省直面咪国的这些官员们,他们的心态显然也已经改变,已经从原本的尝试交涉,变成了随时可能面临战争的恐慌和抗拒。</P>
这样的心态转变,怎么可能不对谈判情况造成影响呢?</P>
而咪国的政府给库欣的指示中,并不包含和央洲开战这一项——虽然莺莺国、咪国这些国家与央洲有那么多的不同之处,但是从现在的情报来看,起码开战与否还是要由政府来决定的,而非前线将领或者全权代表。</P>
可是央洲不知道,简英也不知道。他知道的,只有咪国要签订条约,且咪国的全权代表还宣言可能会开战……</P>
“这时候,简英估计就是想着怎么能够阻止这么一场并不存在的战争爆发了,哦,还有不能让咪国的全权代表进京,”长孙无忌也觉得简英等人的脑子现在已经被困住了,完全想不到咪国给他们制造的问题之外的事情,“问题是,他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咪国还要签订一个条约?”</P>
理论上,此时的央洲已经给了咪国通商的权力,并且与莺莺国等同。那么,有了这样的条件,咪国还要签订一份什么样的条约?</P>
哦,对,简英还可能把不让咪国代表进京作为一个交换条件来谈……那库欣简直是欢迎之至啊。</P>
【简英觉得,现在情势非常紧迫,他必须阻止咪国代表进京的企图,还必须将战争的可能扼杀在萌芽之中。】</P>
【为了尽快达成目的,简英放下了架子,在四月二十五日带着黄石雪等人主动前往濠门,与库欣等人谈判。双方在濠门附近的旺莲村展开了会面。】</P>
【五月初六,双方政事开始谈判,谈判桌上的代表是黄石雪,以及咪国使团的秘书弗莱彻·韦伯斯特。在初次谈判中,咪国直接拿出了自己起草的条约草案。】</P>
【黄石雪向简英汇报,表示咪国列出的条款有许多都让人难以接受;但是简英并不在乎这些“细节”,他只一心在自己的那两个目标上。】</P>
【因此,他给库欣写了一封文书,表示既然条约已经有了草案,那么你们就不应当进京了。】</P>
【简单来说,简英想要把咪国不寻求进京这件事情,作为央洲签订这份条约的条件。】</P>
【五月初九,简英和库欣再度展开了会谈,简英直接宣布,如果咪国坚持进京,那么条约就没有什么商谈的可能了。】</P>
【面对简英的威胁,库欣当然是做出了“让步”,表示咪国可以不寻求进京;但是,如果日后其他国家的使者进京觐见皇帝的话,那么咪国也应当有同样的权利。】</P>
【双方同时默许了这个“咪国不进京”成为了交换条件,达成了这样的先决条件后,简英等人便迈出了下一步:提出己方的原则性意见。】</P>
【这么快就走到提出自己的底线这一步,和咪国的翻译人员实在不怎么给力有关。为此,央洲和咪国决定直接通过交换文件的方式进行谈判;而简英心情迫切的情况下,央洲一方干脆直接亮出了底线。】</P>
【而央洲的底线是什么呢?是要求其他国家的人在央洲的领土上,必须遵守央洲的规则,按照央洲的制度进行处理;这一份条约也不能违背央洲的规则和制度。】</P>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P>
刘启对于简英的脑回路并不奇怪,反正简英在和莺莺国谈判的时候,脑子就已经转不过弯来了,此时面对咪国是这样的态度和反应,也相当正常;而至于说皇帝的表态,那更是毫不让人意外。</P>
他只关心一点:“简英和黄石雪这些人口中的‘央洲的制度和规则’,具体指什么?”</P>
虽然此时看起来,简英和黄石雪等人亮出来的这个底线好像很靠谱的样子,毕竟,来央洲就要遵守央洲的规则,恪守央洲的制度嘛,没毛病——但是这个没问题的前提是,简英等人口中的央洲的制度和规则没有问题。</P>
但是,简英和黄石雪等人口中的央洲的规则制度,和他们这些观者心中的规则和制度,是一回事儿吗?</P>
对于他的这个问题,刘恒同样摇头:“他们口中的规则制度恐怕与我们通常理解中的规则制度并不相同。”说不定,那咪国的全权代表库欣在看到简英等人亮出的底线之后,还会非常欣赏,继而欣然接受呢!而简英还会因此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把住了咪国的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