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他又闭守城池,即使看到敌军人数寥寥,或者掳掠大量百姓,他也不敢出击。】</P>
【这样的人,在战后,因为恒州凋敝、生民怨恨,竟然自己上书要求调任,且不等朝廷回复,杜重威就自行离开州府赶往京城。】</P>
【最后,石重贵也并没有把他怎么样,而是让马全节接任了他的恒州节度使,把他调任为了天雄节度使,并邺都留守。】</P>
【而石重贵这样的行事风格,最大的一个动作就是任用冯玉。】</P>
唐朝,贞观年间。</P>
从石重贵的理政手段、行事作风上,李世民已经看到了他灭亡的结局:“辽太宗第二次南下确实落得大败,但石重贵何以就此觉得后晋无惧契丹、高枕无忧?又怎么能够就此觉得自己能力超绝、开始放纵享乐?”</P>
后晋是胜了契丹没错,但这不代表石重贵这个后晋君主可以就此不把契丹放在眼里。</P>
后晋自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天灾结束了吗?各地百姓能够安定治理了吗?多地变作战场、民不聊生、作物绝收,朝廷能够让这些地方有一口饭吃,稳定秩序吗?战死的士卒们,他们的抚恤有没有到位?朝堂上,中央和各地节度使的矛盾缓和乃至解决了吗?中央能够有效控制地方节度使、不让他们做出什么出乎意料的事情吗?……</P>
这么多问题,你石重贵有处理的思路了没有?有合适的人手没有?</P>
更不用说,这些都是后晋内部的问题,外部,耶律德光可没有停止过再一次南下的打算——你做好短时间内,在本国领土上,第三次作战的准备了吗?</P>
再说用人,就杜重威这样,军中朝中都必然有对其不满的人存在,就算不打算让他就此失去身份,也应该进行一些惩戒措施,这是必须做给所有人看的,反正,处置他的正当理由一大堆:军事没有搞好,镇守一方居然还私自加税搜刮民财,就算这两个都不算,那他没有诏令私自进京,总可以吧?</P>
魏征冷哼一声,简直想要撇开眼不看,这种君主当真是伤了他的眼睛。</P>
宋朝,开宝年间。</P>
“少帝,自白团卫村之后,就觉得后晋能够胜过辽国了……”赵光美评判,“也从此开始只想用那些‘符合心意’的人,不愿意让那些‘不合心意’或者可能对他造成影响、威望权力都大的人继续握有权力了。”这是致命的。</P>
坦白讲,一个君主收拢权力没什么可责怪的,但是他不能在收拢权力的同时任人唯亲、不听正确意见,只愿意让那些逢迎而无能的人上位。</P>
石重贵后期朝堂的情况,之所以变成一群人都支持后晋反攻、相信辽国的计策,和他重用的大臣都是附和皇帝意思的人密切相关——石重贵想要打,石重贵觉得后晋能赢,那这些大臣怎么可能违背上意?</P>
赵德昭也对石重贵这样日渐骄奢自满颇有些惋惜:“桑维翰……别的不说,处理内政还是有些水平的,那个冯玉可不好说了。”桑维翰虽然不一定能够在对辽国的时候想出除去称臣求和以外的办法,但治理内政是真有一手,同时,他还能压得住其他大臣、节度使,这对于后晋那么一个随时有可能有人产生小心思的朝堂还是相当重要的。</P>
而冯玉……治理水平就不说了,还屡进谗言,弄权索贿,他担任枢密使、中书侍郎、平章事以来,朝政可是日益败坏。</P>
【冯玉是冯皇后的兄长,自己又善于揣摩上意,逢迎有加,于是越发收到石重贵的重用。】</P>
【特别是在此次战后,自觉功绩过人的石重贵越发随心所欲,于是冯玉迈进了中枢核心,担任枢密使、中书侍郎、平章事,石重贵又用他来分宰相桑维翰的权力。】</P>
【及至当年年底,也就是开运二年十二月,桑维翰变成了开封尹。】</P>
【朝堂就此走向了混乱的局面。】</P>
【而等到开运三年夏,河南、河北都出现了大饥荒,饿死者数万人,盗贼蜂起;又有雨水连绵,河水上涨,不少地方即将收获的庄稼就此被淹没。朝中混乱,并不能对此作出高效的处理。】</P>
【这时,在定州西北,一个寨子就因为朝廷给的待遇不够优厚,转头向耶律德光透露消息,也就是中原大饥,是个发兵的好时候。】</P>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P>
刘恒看着百姓流离失所、饥饿而死的画面,只能叹息。那毕竟不是大汉,他并不能做什么。</P>
而这河北河南大饥,无疑是一个早已预料到的结果——契丹两次南下,战场都是在后晋土地上,而主要核心也基本就是河北及河南小部。契丹冬季南下,但战争是一直打到快要入夏,这些地方哪来的时间和土地用以耕种?</P>
况且,后晋大军开拔,需要大批大批的粮草,这难道不是从百姓那里来吗?</P>
再加上后晋时常出现的天灾,百姓家中必然没有足够的粮食,去年收获的粮食只能勉强支撑到第二年,到了夏天,必然会出现饥荒。</P>
刘启同样痛心,但他还有些不解:“每次辽太宗其实都是趁着中原混乱时出兵,这一次还是这样?”不能吧,这已经是第三次南下了,就算是有着功绩和人手支撑,耶律德光也不可能无限制的南下,也就是说,此次不成,他的机会就更少了。</P>
【耶律德光欣然接受了这个消息,但他这一次不打算再像前两次那样单纯打仗了。】</P>
【他派出了赵延寿。】</P>
【在开运二年,也就是会同八年的时候,石重贵就派人给赵延寿秘密送过信,想要劝降赵延寿。这并不算异想天开,毕竟当时先归契丹又归中原的人并不少。而当时赵延寿的回应模棱两可,并没有答应,但也没有明确拒绝。】</P>
【开运三年三月,石重贵再次派人悄悄给赵延寿送信,又是说朝廷的心意、又是许以厚利,还专门派了曾经在赵延寿手下任职的赵行实。】</P>
【等到七月份,赵行实回到后晋,带回了赵延寿的信:“我久陷契丹,愿回到中原,请发大军接应,我当脱身南归。”】</P>
【而就在六月底,耶律德光再一次拜谒了祖陵;七月二十三的时候,又征召各道兵马。】</P>
————</P>
————</P>
关于辽穆宗政治转向,参考林鹄《辽穆宗草原本位政策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