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刘文静(1 / 2)

明朝,永乐年。</P>

朱棣对于唐太宗的情况颇为了解,这种了解不止出于两人同为“二代皇帝”、有着在一定程度上类似的经历,另一原因就是他的好儿子、二儿子朱高煦。</P>

想到朱高煦,朱棣就有些头疼,之前这个儿子谋夺储位,还向他要了天策卫来当自己的护卫,又经常自比唐太宗……本来他对这个儿子确实宠爱有加,但朱高煦一而再再而三地搞出事情,最终让自己忍无可忍,强制就藩。</P>

现在想想,他这个儿子到底是怎么想的,自比唐太宗,如果是出于认为自己是嫡次子、嫡长子德不配位,逻辑倒是没错;但是,他怎么不想想唐太宗的父亲唐高祖的情况?自比唐太宗,那朕还要对标唐高祖吗?</P>

想到这里,朱棣对朱高煦不由有点嫌弃,他并不觉得这个二儿子有这个能力让自己变成唐高祖,但他举例子不仔细想想确实有些问题。</P>

由此,他看太子朱高炽突然又顺眼了一些。</P>

朱高炽突然接收到老爹慈祥和蔼、亲切无比的目光,有些莫名其妙,但他还是很快反应过来,和朱瞻基一起与朱棣谈笑,一时间气氛和乐融融。</P>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P>

对于李渊这样给李世民封官赐爵的做法,康熙是不赞同的,当初读史书的时候就不是很赞同。</P>

李世民当皇帝当然没问题,但是从李渊本身来说,他不应该给李世民这么大的权力——确实,李渊也在对李世民的权力进行各种限制,但效果都不是很大,或者说,有时候限制进行的太晚,该捞取的力量、收拢的人脉李世民都已经做完了。</P>

为君者,就应该懂得朝堂平衡。</P>

而为臣者,就应该明白君父的道理。</P>

当然,在清朝中,看到这一幕后心有感触的可不止康熙,他的儿子们也都各有感想。</P>

【而除去外在的功绩外,武德二年,李世民嫡长子诞生,名承乾,字高明。】</P>

【关于李承乾的名字,一说是因为当时李世民居住在承乾殿,因而以此为名;一说是唐高祖李渊所取,寄托了他的期许。】</P>

汉朝,元狩四年。</P>

刘彻的表情一下子有些奇怪。承乾,承乾,虽然如今大汉并没有这么一个宫殿,但乾这个字也已经可以指代君主。若以宫室为名,那同样体现出起名之人的心思;若是李渊所取……你不是看起来还是很坚持李建成继位的吗?</P>

董仲舒此时也在场,见此,尝试对此进行解释:“陛下,乾为天,同样可以指父亲,承乾之名未必不是希望他能够继承父祖之风……”</P>

虽然有些牵强,但说不定当时起名的时候,大家其实什么多余的想法都没有,只是单纯给孩子起一个好名字呢。</P>

【同样在武德二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刘文静死了。】</P>

【刘文静是谁?是从太原起兵时就跟随李氏的元老,地位稳固。】</P>

【但,同样从太原起兵时就在场的还有一人,那就是裴寂,而就在起兵之前,裴寂就与李渊私交甚好。】</P>

“功臣之间要出矛盾了。”一人顺嘴道,显然刘文静干不过裴寂。</P>

“不止吧,我记得,这个刘文静好像在太原的时候就和唐太宗走得比较近……”又一人道,与前面那人意味深长地对视一眼。</P>

【武德二年,刘文静随李世民镇守长春宫。】</P>

【同样是起兵功臣,裴寂在李渊入主长安、建国称帝后,在中枢要职风生水起,而刘文静的地位却不如裴寂许多。于是,刘文静心生怨言,在朝堂上与裴寂针锋相对,二人之间矛盾渐深。】</P>

【一次刘文静和弟弟刘文起喝酒,口吐怨言,声称必要斩杀裴寂,还拿刀砍厅堂的柱子;正巧在这段时间,刘文静宅邸里面发生了几起奇怪的事情,刘文起就找来巫师做法,方式是在晚上披着头发、口衔刀具。】</P>

【更巧的是,刘文静恰巧有一个失宠的妾侍,见到这些后就告诉了自己的兄长,让兄长状告刘文静谋反。】</P>

秦朝。</P>

李斯不由笑了:“正巧有一个失宠的妾侍,还对刘文静心怀怨恨,还恰巧知道了这所有事情,随后让兄长告发刘文静谋反?”</P>

这纯纯是糊弄人呢,哪有这么巧的事情,要知道,所有的巧合都是精心策划,这分明就是刘文静的政敌——可能和李世民有关,也可能只是单纯想搞刘文静——策划制造的。</P>

“李渊确实有所偏私。”嬴政道,这确确实实是含着偏心在里面的,当然,皇帝也确实有这个权力,只要能够把握好朝局、不损害天下就无甚妨害。</P>

李斯顺势道:“他远不及陛下心怀天下,堂皇正大。”这也并不是全在拍马屁,毕竟皇帝确实对有才有功之人都看在眼里,奖赏也都公平合理。</P>

【李渊听到刘文静谋反的消息后,就把他交给了裴寂和萧瑀审讯。】</P>

【这两个人中,裴寂与刘文静素来不睦,而萧瑀总体而言倒是一个正直之人,又与刘文静没什么仇恨。】</P>

【顺带一提,萧瑀出身南朝西梁,是梁明帝第七子,娶妻独孤氏,是独孤伽罗的侄女,因而与李渊也算是表亲,而他的姐姐就是隋炀帝的萧皇后。】</P>

【刘文静面对审讯,坦诚了自己对裴寂的不忿,以及对自己此时官职待遇的不满。对此,萧瑀和李纲都认为刘文静并没有谋反。】</P>

【而李世民也向李渊求情,认为当初起兵之事是刘文静先想的计策,完善后才告诉裴寂,结果此时二者地位却相差甚远,所以他才会心生愤愤,并不是想要谋反。】</P>

汉朝,元狩四年。</P>

“其实有人状告刘文静谋反,不论是巧合还是密谋已久,刘文静自己和他弟弟做的事情就不妥当。”刘彻下了定论,找巫师做法?你是想干什么?你到底是在清除你宅邸内的“妖邪”,还是想对什么人做法诅咒?</P>

而且,哪怕你真的是在处理自己家的事情,那为什么你家会有“妖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