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鲜卑遗风与唐朝(1 / 2)

(本章在对于唐朝皇帝出奔方面只是一种讨论,唐朝皇帝之所以屡次出奔也有唐朝各种具体因素在作用,包括唐玄宗的先例、唐朝有蜀地这个合适的地方、唐朝主要是内乱所以就算出奔日后还可以回到原来的地方等等。</P>

而宋朝对于出奔不赞同也是有着具体的历史情况,辽朝确实跑了,但也有人没跑又立了一个皇帝)</P>

唐朝,武德九年。</P>

李渊对照这些年的具体情况,点了点头。</P>

没错,大约是因为属于北方王朝,鲜卑与汉族又已经不断通婚,在朝堂上有名有姓的人物更多的还是兼有两家血统的人,纯粹的未曾与汉族通婚的鲜卑贵族已经是少数,而更纯粹的没有鲜卑血脉的汉人更加稀少。</P>

况且,大家都有同乡情结嘛,皇帝也不例外。在同样的能力或者其他条件下,当然还是用那些与自己出身相近的人更顺手啊,六镇或者其他混血儿往往也更能理解皇帝心意、对时局的把握也更准确——毕竟他们自己就是时局的一部分。</P>

此外,关陇的大家基本都互相认识,家中小辈也时常见到其他家族的长辈,这有了脸熟,更合心意。</P>

而如今的大唐,虽然他也在努力地维持全国各方的平衡,加上关陇势力衰落,导致传统的“关中本位”的关陇集团重臣减少,但这不意味着混血儿的数量减少,又不是所有混血都是关陇集团。</P>

西魏\/北周\/隋\/唐。</P>

位列殿中观看神迹的关陇集团重臣们都颇为自豪——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无文武分途。</P>

这是对他们最好的赞誉!</P>

他们关陇出身的人,哪个不是追求文武皆通,既能上马打仗,又能文治国家?</P>

这么一来,国家兴盛,可少不了他们的努力和影响,不然,两晋那股子莫名其妙的清谈风气何时才能消失?何时国家才能走上正途?</P>

况且,他们追求文武皆通、消弭了文武分途,这可是避免了文武内斗的消耗。要不然,就像上一个故事中的宋朝一样,文武割裂、彼此不和,那要凭空生出多少事端,浪费多少朝廷的心力和资源?</P>

他们中同样有人对宋朝充满不满:到底怎么想的,为什么要把文武弄得泾渭分明、割裂明显?</P>

宋朝。</P>

不少文臣宰执们虽然确实对盛唐的辉煌美好心怀向往,但他们也是发自内心地认为关陇集团的那种浓厚尚武精神是错误的——这与文武利益争斗无关,他们确实是真心认为。</P>

不乏有人总结,唐朝的灭亡与整个唐朝盛行的尚武精神有关,认为若不是过分尚武、挑起战争,唐朝的形象就会更加光辉一些、更符合他们对于圣人上国的想象。</P>

至于文武分途,笑话,文官怎么能和武官融为一体?文就是文,武就是武,二者绝不可混淆,文官的地位也绝不是低贱武官可以妄想的。</P>

当然,若是有文官在管理军队的时候,能够常胜不败,那他还是文官,只不过说明他能文能武、乃是国之栋梁;而武官,就是武官而已。</P>

魏国。</P>

曹丕再次陷入了茫然:“清谈是什么?看起来是与武功对立的一种风气?难道世族就追求单纯的文人和所谓清谈,不管武力功勋了?”</P>

他简直难以理解,不由看向左右道:“朕没记错的话,这个晋朝就是那司马家篡夺朕的大魏后建立的国家?可朕并没有不推崇武功反而推崇什么清谈,看起来他们篡位的时间也并没有太过靠后,那司马家是怎么奔向了清谈?”</P>

篡魏立晋的时间推断一下,再晚也不会距离三国并立多远,也就是说离中原大地战争时期没有多远,司马家必然对战争是有了解的。况且,北方的那些游牧民族可一直都是虎视眈眈、野心勃勃,现在他大魏就一直在与北面维持平衡。</P>

司马家到底是怎么回事?</P>

汉朝初年。</P>

萧何笑笑:“看来这文武划分一事,并非宋朝才出现的,只不过自西魏到唐朝,这种情况被削弱了。”这大约还是多亏了这四代王朝都与鲜卑联系深厚,游牧民族本身对文武的划分就没有那么明确。</P>

只不过,这个关陇集团的兴盛大约也就到唐朝初年了,作为一个稳定的大一统王朝,唐朝的皇帝们不可能再容忍有这么一个力量对他们造成威胁。</P>

不说别的,陛下如今就开始着手剪除各个封国的羽翼了。</P>

【李家出身于这样的群体,又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自然深受影响。】</P>

【李渊和李世民的很多行事风格、对人对事的看法和态度,也与这样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P>

【而这份影响不止在他们身上体现,纵观整个唐朝,从始至终皇室都在受着这份影响,而民间朝堂也不例外。】</P>

【说一个例子,唐朝有“国都六陷,天子九逃”的事情,在这里,主要是提一下整个唐朝皇室和朝廷对此的态度。</P>

以唐僖宗为例,当起义军即将攻打到他的所在地的时候,他二话不说就决定出奔,没有任何心理负担或者犹豫,而朝堂百官呢?也并没有反对,甚至都没有人出来劝说这样丢脸、天子应当固守国都等等。】</P>

【刨除当时其他具体的因素,单论唐朝君臣能够十分自然地接受这种方法,除了唐朝已经开过这种先例,这和李家的出身、整个唐朝受到的影响也有关系。】</P>

【李唐与鲜卑这个游牧民族密切相关,百年后皇室也依旧承载着一些游牧民族的特性,那就是不认为跑路有什么问题。朝堂同样如此,并不像纯粹的汉人朝廷一样,哪怕最终还是出奔,在此之前还要争辩劝说一番。】</P>

【而往后的宋朝,对于皇帝是否要出奔就有了极大争论——当然这和宋朝当时的具体情况有关。】</P>

【而与宋朝同时期被金朝进攻的辽朝,出奔迁移就比较果断。】</P>

汉朝,元狩四年。</P>

刘彻感觉新世界的大门被打开了:“还能从这个角度找原因?”不过确实游牧民族和他们有所不同,那匈奴这两次被卫青和霍去病大败后,就迁移地毫不犹豫,说跑就跑。</P>

“但是陛下,”霍去病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那个唐朝能够国都失陷六次、天子跑了九次才亡国,真的很不一样。”就他知道的历史而言,一个朝代也顶多迁都两三次,根本没有哪个能像唐朝一样。</P>

非要说相近的,还真的就是北边那群匈奴,虽然匈奴有时候没有固定的都城,而是以王帐为根据。</P>

“……”刘彻沉默了,唐朝是一个后世朝代,他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这样了唐朝还能继续存在。</P>

难不成还真的和这个鲜卑影响有关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