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此次北征,明朝有力打击了原本较强的鞑靼势力,使得瓦剌和鞑靼变成了相对平衡的状态,为北方边疆争取来了数年的和平。】</P>
【但马哈木是一个有着强大野心的人,随着瓦剌逐渐发展,他开始对草原上的局面产生了不满。】</P>
【永乐十年,马哈木遣使明朝,请明朝出兵消灭阿鲁台,又“请加赏赉”、“请予军器”。】</P>
【马哈木还拥立答里巴为蒙古大汗,借这个傀儡大汗的名义征讨鞑靼。蒙古自此开始出现两汗并立的情况。</P>
但随着鞑靼逐渐衰弱,瓦剌越来越骄横,为了维持平衡,永乐十一年,明朝册封鞑靼阿鲁台为和宁王,开始拉拢鞑靼以牵制瓦剌。】</P>
【永乐十一年,马哈木向明朝表示“甘肃、宁夏归附鞑靼,多其所亲,请给为部属”,向明朝索要甘肃宁夏,同时拥兵饮马河,声称袭击阿鲁台,实谋攻掠明边。】</P>
【对此,朱棣觉得不能继续放任下去了,瓦剌也需要来一次敲打。】</P>
【永乐十二年二月五日,朱棣举行了大阅兵,三月十七日,朱棣带着皇太孙朱瞻基一起,从北京出发,亲征瓦剌。】</P>
汉朝初年。</P>
刘邦撇嘴,对这瓦剌有点瞧不上。一方面是因为瓦剌的种种挑衅,很明显瓦剌的实力无法与明朝相提并论,这只能说是自取死路;另一方面是因为朱棣的举动——他带上了皇太孙,带皇太孙干什么?当然是教导啊!那能去真正危险的、安全不保的地方教导吗?当然不能。</P>
他只是嘲笑瓦剌:“这明太宗显然不把马哈木放在眼里啊!”</P>
元朔元年。</P>
刘彻也很高兴,他觉得自己找到了经营西域的正确方法:只要大汉够强,谁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其他都是次要的。</P>
【四月二十四日,明军到达屯云谷,原元朝镇南王孙孛罗不花等人前来投降。】</P>
【六月初三,明军前锋遇到了瓦剌小股部队,击退后回报朱棣。朱棣断定将会有主力军队来袭,命令明军做好准备。】</P>
【初七,马哈木三路进攻,朱棣让神机营负责应对中路。“发神机铳炮,毙贼数百人”,使得马哈木中路动摇;随后神机营支援明军右路,凭借火器之利,“连发神机铳炮,寇死者无算”,此时,朱棣亲自率领铁甲骑兵疾驰冲杀,最终马哈木全线崩溃。】</P>
【明军追击至图拉河,斩杀王子十几人,歼王子以下数千人,俘数十人,马哈木只能乘夜北遁。】</P>
【第二次北征结束。此次北征,为明朝换来了十几年的边疆稳定。】</P>
对于此次北征结果,各个朝代的人都不意外。从战前的种种举措和细节就能看出来,马哈木必定不敌明军,区别只是战败的方法和时间而已。</P>
而给了他们一个惊喜的还是神机营。</P>
与第一次北征中的神机营作战不同,上次神机营是在追击战中大量使用,还是追击败军;此次却是正面对阵,还是中军之位,火器却发挥得相当到位,十分亮眼:不仅能牵制住对阵的敌军,还能支援右路。</P>
若有此神器,再如这明太宗一般装备一营,又何愁战事不胜!</P>
各朝皇帝纷纷再次催促工部(有的朝代没有,就当有吧)加快火器研制,恨不得今天说,明天就有。</P>
工部:别催了别催了,半个时辰前才发了旨意让研制,神仙也不能半个时辰就弄出来啊!</P>
【永乐十四年,马哈木与鞑靼战后死亡,于是,鞑靼的阿鲁台又开始飘起来了。】</P>
【永乐二十年,朱棣觉得还是要让人知道,自己是拿得动刀的,决定再次亲征,目标阿鲁台。】</P>
【此时朱棣已经年过六旬,作战更倾向于稳扎稳打,而阿鲁台自从得知朱棣亲征,就吓破了胆,和以前一样跑了。不过,与第一次没经验不同,这次阿鲁台跑的十分利索,明军到来前就没了影子。】</P>
【找不到阿鲁台,加上粮草压力,明军只能班师回朝,但由于近年来兀良哈(最东边的蒙古部分)也有些不安分,于是朱棣顺手打了一顿兀良哈,让其重新变得老实。】</P>
明朝,永乐十六年。</P>
“爹!”看到自己爹年过六旬还要去亲征,朱高炽十分担忧。之前他就在奇怪,五征漠北,可现在十六年了也只有两征,原来他爹真的是最后几年又跑出去打仗了!神迹可是说他爹就二十二年啊!</P>
他不安地和朱瞻基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想到了一处去:怎么办,爹\/爷爷不会最后还在漠北,直到驾崩吧?</P>
洪武十三年。</P>
朱元璋也不赞同地看着朱棣:“咱知道你是想要安定漠北,但你做到了吗?咱打北面,是为了消除残元势力,咱也做到了,但你这次亲征,显然是白做工!”他上上下下打量了一遍朱棣,“况且,那时候你都六十多了,身体很好吗?一旦你死在了外边,朝廷不会来一场风波吗?始皇帝的旧事你忘了吗?”</P>
唐朝,贞观三年。</P>
看着朱棣高龄依旧御驾亲征,贞观群臣都感觉到了些许安慰——他们的陛下虽然总有一颗想动弹的心,但起码还会听劝,而且大唐有那么多能征善战的将领,也不会让皇帝一大把年纪了还要亲自上阵。</P>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李世民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终究还是亲自上阵了。</P>
【永乐二十一年,朱棣第四次亲征北伐。】</P>
【但意外发生了。】</P>
【到了草原探知消息,朱棣等人才知道几个月前,阿鲁台就被瓦剌首领脱欢(马哈木之子)击败,不成气候,再无法对大明造成威胁。最终,朱棣班师回朝。】</P>
【永乐二十二年,在生命的最后一年,朱棣还是选择再一次亲征。】</P>
【这次还是因为阿鲁台,这个人实在太执着了,依旧在骚扰明朝边境。】</P>
【但遗憾的是,此次亲征,依旧没有找到阿鲁台的踪迹,最终,在回朝的路上,到了榆木川,朱棣病逝于帐中。】</P>
【一代帝王,至此落下帷幕。】</P>
【生于战火,死于征途,他终究是一代马上天子,战场才是他的归宿。】</P>
神迹上的画面,也变成了朱棣这一生的走马灯,特别是他在战场上的画面,屡屡闪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