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显著提升的家族地位(求月票)(1 / 2)

“我就说丘泽有些歪才吧。”李丘泽的小姑笑道。

这话上次回老家贺寿的时候,她确实说过。

“好小子啊,敢为人先,自己捣腾出个新花样,不错。”

李振华竖起大拇指,怎么瞅李丘泽怎么顺眼,他打小就喜欢这个侄子,身上的那股混不吝气质和自己如出一辙,年轻时调皮点,长大就一定没出息么?

他年轻时也爱打架啊,现在不一样是家里最有钱的人?

别看二哥落户在武汉,那房子是一笔资产不假,但是手头还真没他宽裕。

扭头再看了眼自家儿子……怎么亲生的,他就不随自己呢!

“说实话,我看出了点苗头,这一两个月特别明显。”

李振山深深看了眼李丘泽:“礼拜天丘泽不是都来我这儿么,没事我会和他聊聊,发现这孩子的有些见识很前卫,也很有建设性,那可不是随便一个十八岁的孩子能讲出来的。”

丈夫刚说完,生日佬程春兰笑着补充道:“嗯,有时候我在旁边听着,丘泽讲的好多话我都听不懂呢。”

听到哥嫂们都毫不掩饰自己的夸奖,李振林下意识挺了挺腰板,脸上虽然没有表露出太过夸张的表情,但是内心的感受,除了妻子外,没人能够真切体会到。

十八年了啊。

这孩子打一出生就不安份。

他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农民?

退伍转业失败是一个因素,另外也是被债务压得抬不起头。

一岁多一点时,儿子被烧伤,当时有两个选择,一是在县人民医院医治,费用相对较低,效果不敢保证,有可能落下轻微残疾,就是瘸腿。

二是去市里医治,但是费用翻出几倍不止,效果有保证,医生拍胸口说不会残疾。

他没多想,选择了后者。

最困难时,家里已经砸锅卖铁,拿不出一分钱,能借的全借过,那时兄弟姐妹几人谁都不富裕,人家也有日子要过不是?

他只能和妻子去岳父家,跪在地上求他老人家,因为当时岳父家有头牛。

那是八十年代,在农村,一头耕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就这样,才堪堪凑齐住院费。

后面为了还债,他去学开大车,可是祸不单行,某次出车,也说不上是谁的责任,撞死了一位老婆婆。

那家人并不想扯其他的,只要钱。

三万五千块。

八十年代,堪称一笔巨款。

哪里拿得出来?

只能四处求爷爷告奶奶,好在那时大哥升了职,有点关系,搞到了贷款。

后面他和妻子养猪养鱼,一点一点地偿还,等债还完时,人也就到了中年。

儿子为什么爱打架,原因他自然晓得,虽然每次都严厉管教,但其实自己心里也挺不是个滋味的。

几乎每一年,他都要去学校,对老师们说尽好话。

外人的闲言碎语全落在耳朵里,说他生了个混账东西。

就连家里人,也对他的教育方式多有质疑,每逢家族聚会,只要谈到儿子,他和妻子就没法直起腰板。

能怎么办呢?

儿子确实惹是生非不争气啊。

这是事实,哥嫂们的出发点都是为儿子好,不管说什么,他们都得受着。

这还是头一回,家族里所有人都变了语调,一起夸起儿子。

有人说从没见他哭过,他现在是真想找个地方大哭一场。

这是不是就是书里说的否极泰来?

郑梅芳笑着向丈夫投来目光,身体微微颤抖,笑中带泪。

这一切,李丘泽尽收眼底,同样红了眼。

当年的他是真的不懂,因为无论什么时候,父母总会倾其所有,给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好的物质条件,让他错以为家庭状况还过得去,根本不知道父母背负了多大的压力。

上辈子真正懂得,是数年之后。

记得三十岁那年,自己存了点钱,为买房子存的,在拼搏的城市里也能付个首付,这样就能摆脱租房的命运,在异地他乡安个家。

这房子真要买了,找个媳妇儿还是不成问题的,身边的朋友也都这样建议。

但他没有。

他特意抽出几个月时间回家,在现在所在的县城里买了一套房,把住在乡下老家的父母接了上来。

等到房子装修完,口袋也瘪了,他再次出门拼搏。

朋友们都说他傻,在老家买套房子,还豪华装修,攒了这么多年的钱全贴进去,到头来自己还没时间住。

他傻吗?

他总是一笑置之,因为那时候的他已经全明白了。

他才三十岁,往后有的是时间,但快到六旬的父母,还能有多少时间?

年轻时候的操劳,让他们远比同龄的城市人看起来苍老,再不享受享受,恐怕就没有机会了。

“丘泽啊,不过你还是有个毛病,得改。”李振山突然说。

大家纷纷侧头望去。

李丘泽同样看过去,认真点头,大伯有教诲,他虚心受着就是。

“你是有很多想法,有眼界,也有行动力,但是你没有长远的规划。”

李振山收敛笑容,严肃道:“前一阵儿志红来的时候,咱们谈到养鸡,你当时的建议就非常好,我仔细琢磨过,是个长远发展的路,可让你去干吧,你又不愿意。

“还有这次,既然是这么赚钱的买卖,为什么又突然把车卖了不做呢?三个月能赚到一万块,你继续干下去,哪怕只能干个一年半载,那也不是一笔小钱呀,用生意人的话说,这叫第一桶金,手里握着这笔钱,你以后做什么都方便些。

“难道不比你去广州跟你小舅学修空调好?他一年能给你开多少钱?那也不算什么很深奥的技术吧?”

堂屋里的众人听得频频点头,不得不说姜还是老的辣。

这番话直指要害。

之前在场不少人就在想,既然是这么好的买卖,为什么又不做了呢?

“振林和梅芳,你们说呢?修空调那门手艺,我信它可以糊口,但是将来真想要靠它养家,应该会很吃力的。”李振山问道。

李振林下意识点头:“大哥你说得对。”

郑梅芳也跟着附和了一下。

那时候不是没办法的事情么,总不能让儿子跟着他们种田吧?他们也没想到儿子有这能耐呀。

大家伙儿又把注意力转回李丘泽身上,想听听他怎么回答,哪知这小子突然笑了。

“大伯,我没想去广州啊。”

嗯?